食療於中醫治療癌症的角色

 

資料提供/更新:卞兆祥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曾肇添中醫藥臨床研究教授
                          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

 

資料整理:曲廖秀芳女士

 

 Prof Bin.JPG

 

簡介:

食物對人至為重要,特別是患了癌症的病人,需要進食優質的食物強健身體、增強免疫能力以對抗病魔。同時「食」亦是最能為病人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如果能夠在抗癌過程中和親愛的家人一起進食美味(兼且有益)的食物,將會為病人帶來很大的安慰。

對於照顧者而言,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到自己心愛的人,但自己又不是醫生,治療的事情就交給醫生好了。但是在提供美味、有益的食物方面,照顧者卻是扮演一個至為重要的角色。見到病人吃得開心,便是最大的安慰和滿足。

 

在這篇文章中卞兆祥教授和我們介紹食療於中醫治療扮演的角色。

 

(一)食療的定義
(二)藥食同源
(三)食療的作用
(四)食物的特質

 

(一)食療的定義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提到 :「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中醫飲食治療,稱為「食療」。「食療」就是:

  • 通過飲食方法、
  • 把各種各樣食物互相配合、
  • 來達到強身健體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藥食同源

中醫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特殊的性味功效;要瞭解各種食物的特性,然後配合疾病的症狀,便可發揮有效的治療。

(三)食療的作用

概括而言,中醫認為食療的作用包括補益臟腑、祛除病邪、調整陰陽。

以下是一些基本原則:

-「虛証」的處理

中醫認為,人體不同器官、組織的機能低下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類病証稱為「虛証」,例如肺虛、腎虛、氣虛、血虛等。為了改善「虛証」,中醫主張透過進食適當的食物以補益臟腑,如雞湯可用於虛勞,牛奶可用於病癒後調理,白米可以補脾益胃等;

-「邪氣實」的處理

除了「虛証」,中醫指出外部致病因素侵襲人體,或人體內部功能出現紊亂和亢進,皆可令人患病。如果病邪較盛,中醫稱為「邪氣實」,亦可稱為「實証」。對此,中醫認為可進食適當的食物以去除病因,如山楂可消食積,薏米可祛濕,赤小豆可去水腫等;

- 維持「陰陽平衡」的狀態

中醫主張人體的生理機能只有在和諧協調的情況下,才能得以維持,從而免受病邪的侵襲。這情況亦即中醫所謂陰陽平衡的狀態。

要維持陰陽平衡,中醫認為可利用食物的性味來進行調節。具體而言,屬偏熱體質的人,可適當選用性質偏寒的食品,例如瓜果、蔬菜中性寒者偏多,如梨汁、橙汁等,可清熱、止渴、生津;西瓜可清熱、利尿;赤小豆可利水消腫等。相反,屬偏寒體質的人,則可適當選用性質偏溫的食品。例如生薑能溫陽健胃;胡椒可治胃寒疼痛;石榴皮煎服可紓緩腹瀉等。

由於食療有以上的作用,因此中醫便可根據癌症病人的實際情況,對其飲食作適當的建議以配合癌症的治療。

(四)食物的特質

每種食物都有它的的特質。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詞彙:

  • 「戒口」是指在中醫治療期間,病人在飲食方面作適當的配合;
  • 中醫的戒口會遵循藥物的偏性,歸納出溫、熱、寒和涼四種作用;
  • 無明顯寒熱屬性的稱為平性;
  • 味甘,即甜味;味辛,即辣味;及
  • 入五臟六腑經,即「歸經」,就是指食物對於人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主要對某經(臟腑或經絡) 的作用較明顯。


(於2021年10月定稿)

shutterstock_54525180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