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龍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
李兆康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胡寶玲女士
甘秀雁女士
簡介:
有癌症病人說雖然自己有一方面看西醫、另一方面看中醫,但始終中間好像有一個「灰色地帶」不大清楚。所以如果能夠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和一位中醫和一位西醫直接討論,情況就更理想。
香港防癌會於2012年成立「香港防癌會麥紹堅伉儷中西醫結合中心」。癌症病人在該中心可選擇由腫瘤專科西醫及中醫師一同會診,為癌症病人建議/訂立/覆檢治療方案,及解答病人心中的疑難。在這篇訪問中劉宇龍教授和李兆康醫生會和大家解釋中心成立的理念和中西醫會診的優點。
第一部份——中心成立的目的
第二部份——中、西醫藥結合
第三部份——病人、中醫、西醫之互動——會診
王:劉教授、李醫生,今天非常感謝兩位和我們談一談香港防癌會中西醫結合中心的運作。
劉、李:不用客氣。
王:首先可不可以說一說這個中心成立的理念?
劉:香港是一個華人社會,很多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的時候也想看中醫,希望藉此提高治癒機會。
西醫以精確的診斷、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為主,以臨床實證為基礎,針對主瘤及擴散轉移的腫瘤細胞,對症下藥,控制腫瘤效果較強,但存在相應的毒副作用,部份身體較差的病友難以耐受。
中醫藥抗腫瘤則作用較溫和,其優勢在於整體調理病人體質並增強免疫力,改善病人生活質素。
中西醫診治腫瘤各有優缺點,腫瘤診治中採用中西醫結合可取長補短。
有鑑於此,香港防癌會於2012年,在麥紹堅醫生伉儷慷慨捐助下,在會址設立香港防癌會麥紹堅伉儷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癌症病人在本中心可選擇由本會的腫瘤專科西醫及「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專門診治癌症的中醫師一同會診,並共同為癌症病人建議/訂立適切的治療方案,讓病人把握時間啟動治療程序,提升治療效果及減輕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王:李醫生,請問作為一位西醫你對中西醫藥結合這個概念有什麼看法?
李:在香港,癌症病人看西醫時,同時看中醫是很普遍的,但很多時他們在心裡存在憂慮,例如他們會擔心吃了中藥會不會影響西醫治療的成效(例如減低化療的效用)、或是進食中藥和西藥可有衝突等。有些更聽說吃中藥可能會吸入一些礦物或化學物質,對身體有負面影響。
所以有些病人會直接詢問醫生:「我食中藥得唔得?」又或者是:「我做化療時食中藥好像舒服點,但會不會影響化療的治療效用呢?」但有一些則害怕西醫不高興而不敢告訴主診醫生,但一面服用中藥一面又擔心。
其實我們西醫亦了解在處理一些症狀或副作用的時候,西醫是有局限的。而中醫治療就提供另外一個選擇。既然病人想要嘗試這個選擇,我們便應該尊重他,沒有理由去阻撓。所以如果病人告訴我他在接受西醫治療的時候亦接受中醫治療,我便會盡力去配合,例如幫他驗血,留意身體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變化,例如肝酵素過高等。
王:其實我也常聽説吃了中藥肝酵素會升高,請問這是什麼理由?
李:這是因為中藥亦含有化學成分,需要我們的肝臟來分解,而當肝的活動高的時候肝酵素便會升高。但我有一點想指出的是,就是一個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的時候肝酵素也可能會升高,並不一定歸咎於中藥。例如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的時候肝酵素亦會升高,因為化療本身便是是把有毒的化學物質引進入病人的循環系統,從而殲滅癌細胞,這些化學物質亦需要由肝臟分解而令肝酵素升高。
王:可不可以請劉教授和我們解釋一下中醫在治療癌症方面有什麼角色?
劉:可以。
主要有三方面:
紓緩症狀,改善生活質素
王:我們現在就不如逐點討論。
劉:好的。
劉:癌症患者存在各種不適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也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中醫師通過:
目的是達到扶正祛邪,補虛瀉實,改善減輕不適及痛苦症狀,提升生活質素。
比如,患者確診癌症後,多數存在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困擾,中醫可以透過疏肝解鬱,調節心神的方法,紓解患者的鬱悶,讓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配合中西醫的診治,從而取得較佳的療效。中醫的寧心安神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素。其餘症狀,比如食慾差、惡心、嘔吐、腹瀉、腰痛、咳嗽等亦可透過中醫綜合治療得到紓緩。
另外就是減輕化療、放療、靶向藥物之毒副反應。
患者接受化療時,因為化療本身就是把有毒的藥物輸進病人身體內,雖然可以殺掉或抑制癌細胞,但同時亦會為生長增值快的正常細胞(比如骨髓,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毛囊細胞等)帶來很大傷害。
化療後因為消化道副反應較為常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醫採用健脾和胃的方法對治。化療亦導致骨髓增生抑制,出現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中醫採用補氣養血,補腎生髓治法治療。中醫藥減輕化療毒副作用,可以讓患者準時完成化療療程。
放射治療常可產生急慢性放射副反應,比如放射性腦病引起頭痛,放射性肺炎導致咳嗽,放射性食道炎會出現吞嚥後胸骨疼痛,放射性直腸炎可出現便血等。中醫認為放射線乃熱毒之邪,容易造成照射局部之氣津,氣陰兩傷。中醫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為法,可大大減輕放射局部的不適症狀。
又如靶向藥常可出現皮疹,腹瀉等副作用。中藥採用清熱涼血,潤肺,健脾等法可對症治療,紓緩皮疹腹瀉症狀。
之後就是調理病人身體,提升免疫能力,就是所謂「固本培元」。中醫重點調「補脾腎」:
- 「腎」為先天之本,內寄元陰元陽,為生命原動力,內臟腎精,主骨生髓,對抗疾病甚為關鍵。「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消化吸收功能完善,方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必需營養素。
所以,固本培元應該以調補脾腎為要。故有“養正積自消”的說話。用現今的話來說,就是人體免疫功能強大,得腫瘤機會更少,即使得腫瘤,康復也快。
王:教授,以上說的都是利用中藥來紓緩副作用或強化病人的身體,請問中藥本身可不可以殺掉癌細胞,即是直接做到「抗癌」?
劉:在消滅癌細胞的速度西醫遠遠快過中醫。所以當病人有癌症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要接受西醫詳細的檢測、確切掌握病人的病情。如果是要進行治療(例如是手術、放射治療等)病人都應該盡快接受,不要拖延。
所以當病人來求診的時候,我第一件事就是清楚了解其在西醫治療方面的情況。在我了解過之後,我便會向他解釋中醫可從什麼角度幫到他,和在時間方面的安排。例如我會解釋他在接受化療之後會有什麼副作用,而那些副作用可以用中藥來紓緩。
中醫藥在多數情況下難以縮小腫瘤,雖然有部份病例顯示患者腫瘤縮小,但屬於少數個案。但仍然不可否認中藥有溫和的抑制腫瘤作用,為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將腫瘤生長速度減慢。瘤體穩定便達致長期高質量的帶瘤生存。相較於純中醫縮小腫瘤的難度較高,中醫藥降低癌症指數要容易的多。
王:我了解前列腺癌第一線的治療都是手術切除,而在手術切除之後,PSA應該是零。但是萬一病人的PSA回升便需要進行電療。從中醫角度,這些都是事不宜遲的,對嗎?
劉:是的。西醫在治療前列腺癌已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規範,所以病人應該跟隨主診醫生的建議盡快接受治療。
王:香港人在西醫治療的時候看中醫是非常普通的,希望能夠中西合璧或是「中西醫藥結合」,不過這種「中西醫藥結合」其實是在兩個不同地點發生的、由一位西醫和一位中醫「分別」為病人診治,當中西醫和中醫互不認識、亦沒有任何交流,換句話說不能做到「互動」。
但是在香港防癌會的中西醫結合中心會診,是中醫師和西醫「同時」會見病人的,這個做法在香港是非常獨特。
可不可以和我們解釋一下具體的安排?
李: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病人會同一時間和中醫師和西醫會面。
他來的時候會攜帶他所有的醫療記錄,中醫和西醫均會詳細審視這些資料,並向病人適當提問,以完全了解他的情況。
一般來說,病人來的時候已在醫管局或私家醫生處進行過檢測甚至是已經開始治療。作為西醫,我會詳細審視所有檢測報告(例如是X光片、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結果)、直到此刻病人的治療記錄、和了解病人現時身體情況等,從而向他詳細解釋。例如他將來進行的治療會遇見什麼副作用、那些副作用可以用西醫治療迅速處理得到;又有那些從經驗來看,西醫治療是有局限的。
例如是肺癌,有某一些標靶治療會令病人的面部和頸部生出很多紅疹或水泡,這些令病人極度難受,從西醫治療角度我們會給病人一些藥膏去消炎(有些含有激素),但從經驗來看這些都不是太有效用。在這種情況之下病人可以考慮接受中醫治療以紓緩症狀。
劉:從中醫角度來說,我也會如西醫一樣詳細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就是我們中醫所說的「望、聞、問、切」,然後向病人解釋從中醫角度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到他,例如使用中藥減輕症狀和強化身體。
王:由於中醫和西醫「同場」,病人可以向兩位詳細的提問。最寶貴的就是當中醫提供一個意見之後,病人可以即時向西醫請教他的看法。
又比如當西醫告訴病人某一種治療會有一些後遺症是西醫沒有太有效的解決方法,例如是「冇氣」、皮膚問題等,那病人便可向中醫詢問有沒有辦法調理。
劉:對的。「冇氣」的意思,就是病人自覺「氣不夠」,講話聲音細小,不能持久講話,又或者自覺四肢全身乏力。西醫主要建議病人補充營養,多休息,等待身體自我修復。中醫認為是肺脾氣虛。治以補益肺脾之氣可以紓緩「冇氣」症狀,可以讓患者更快恢復。
王:想用一些實際的例子來更深入了解。
王:剛才李醫生提到某一隻肺癌標靶藥可以令病人的臉上和頸上生出紅疹和水泡,從西醫角度治療就是給病人一些藥膏去「消炎」。那麼從中醫角度又如何去治理呢?
劉: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些是「熱毒」,那我便會給他一些清熱的藥物或是建議合適的飲食。例如我們會建議病人喝西芹汁、茅根竹蔗水等。這都能夠令症狀得到紓緩。
王:但是不是西芹汁有些「寒涼」?我聽過有癌症病人喝「五青汁」(就是把五種蔬菜的汁混和在一起)來治療癌症。但由於太過「寒涼」,病人喝了一段時間便吃不消,甚至身體變得更加虛弱。李醫生,如果該名病人來找你治療,從西醫角度你會怎樣幫助他呢?
李:從西醫角度來看我們是沒有「寒涼」這個概念的。我會問病人他有什麼症狀,而按照症狀去處理。例如如果他說他肚瀉我便給他止瀉的藥物。
王:劉教授那你又會怎樣處理呢?
劉:如果是我建議的藥物/食物是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的。因為中醫治療其實是非常「個人化」的治療,我們會因應病人的體質而特別為他設計適當的藥方。
所以如果病人的體質較「寒」的話,我就不會叫他喝一整杯西芹汁,而只是喝小半杯便夠了。同時亦會請照顧者在烹調茅根竹蔗水時裡面加一些紅棗;或在煮米飯之前先把米「炒」一會才煮,這些均有「暖胃」的作用、能夠一方面幫助到病人「清熱」,一方面又不會令他身體有「寒涼」的反應。
王:對我來說,這好像是一種物質能夠化解另外一種物質的負面影響。
所以進食中藥能夠化解到一些西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甚至是另外一種中醫治療本身帶來的負面影響。
李:其實中藥亦都是一些化學物質,在進入人體之後便會產生某些反應。適當的使用會帶來良性的反應,例如紓緩病人的症狀。我們一直遇見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完全了解中藥的成分,所以不能如西藥一樣,確實知道藥物進入人體之後會引致的反應。但近年來香港的大學已已積極研究,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去了解中藥的的理論和成分。
王:希望將來我們能夠通過更多科研透徹理解中醫。
還有一點我覺得是非常有趣的,就是剛才和劉博士在討論中談及中醫實在是非常「個人化」的治療。最近我訪問很多西醫都談到西醫治療癌症越來越「個人化」(personalized),這真是殊途同歸。
王:剛才劉教授談及前列腺癌,了解在治療前列腺癌方面,西醫有非常好的規範。請問中醫有沒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劉:隨著男士年紀越長、患前列腺癌的機會便越高。雖然西醫有治療的方法(例如是手術切除),但如果病人年紀較老或是體質很差而不能接受,那麼便可以用中藥來治理。
剛才我提到有病人在服用中藥之後、PSA降低了,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證明癌細胞沒有以前那麼活躍。但同一時間病人卻多了「夜尿」和尿頻的問題。我便會和西醫商討,這究竟是不是和服食中藥有關呢?因為隨著男士年長,前列腺肥大亦是很普通的現象,可以是巧合,和服用中藥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王:這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在服了中藥之後身體有任何不良反應都歸咎於中藥,而應該作更深入的理解和分辨(differentiate),所以如果是中、西醫會診,在這方面便有優勢。畢竟「藥物衝突」是病人服用中藥是最擔心的一個領域。
劉:「中、西醫會診」的好處就是在同一時間通過徹底討論令中醫和西醫都掌握全面資料、同時以「互動」的形式去探討如何能夠為病人從西醫、中醫角度均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和避免不良後果。
如果我有不肯定的地方我會即時向西醫了解。例如如果病人要接受一種新推出的免疫治療,我便會向西醫了解該種治療會帶來什麼副作用,從而希望幫助到病人去紓緩。但是由於是新的藥物我會極度小心——在病人接受治療的頭一、兩個周期可能不會開中藥給病人服用,以避免「混淆」、令西醫不能確切知道該新藥對治療病人的癌症可有效用。要等待情況穩定之後才替病人進行中醫治療。
王:最後一點我想請教的是如果病人本身已有「睇開」的中醫或是主診醫生而不想「轉醫生」,那麼他接受中、西醫結合會診可以得到什麼裨益呢?
李:西醫治療背後有很廣泛的治療選擇——包括手術切除、電療等,這些都不是我們中心能夠提供的。所以病人繼續在原有的醫院接受治療是最合適不過的。在這個情況之下,他可以把我們中心的「中、西醫結合會診」視為一種「顧問諮詢」服務,令他更了解自己的情況、和解答在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時的疑問。
王:這就好像是病人去尋找第二專業意見(second opinion),所不同的是這次尋找的專業意見函蓋「中醫」和「西醫」兩個領域。
今天非常感激兩位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劉、李:不要客氣。
(於2021年12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