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看癌症病人「不」應該吃什麼——戒口的問題

 

資料提供/更新:林道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資料整理:曲廖秀芳女士

 

 To Yi.jpg

 

簡介:

常常聽見一個人患了病不應該吃這一種食物、不應該吃那一種食物,就是「戒口」。但是如果是戒口戒得太厲害,會不會令病人不能夠吸收足夠的營養呢?在這篇文章中林道儀博士為我們從不同角度作出分析:

 

第一部份——什麼是「戒口」
第二部份——什麼是「發物」
第三部份——如何平衡「戒口」和吸取足夠營養

 

第一部份——什麼是「戒口」

中醫的「戒口」,是指在中醫治療期間,病人在飲食方面作適當的配合。

中醫的戒口會遵循藥物的偏性,歸納出溫、熱、寒和涼四種作用(無明顯寒熱屬性的稱為平性),然後定出戒口方案。

「藥食同源」——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特殊的功效,病人攝取恰當的食物,有助對疾病的預防及治療。例如感冒咽痛、發熱屬熱性病的要清熱,用藥期間要戒一些熱性之品,如煎炸燥熱食物;如寒性感冒流鼻水、怕冷屬寒性病的要溫散寒邪,要戒寒涼之食物,如凍飲或西瓜。

癌症病人亦要戒以下類型食物:

  • 酒;
  • 忌食油膩、辛辣、刺激之品,如麻辣火煱、濃茶、咖啡等;
  • 經煎炸之食品:蝦片、薯條、油炸鬼等;
  • 經醃製食品:臘腸、臘肉、鹹魚等;
  • 動物性脂肪及皮:雞皮、豬皮、肥豬肉等;
  • 發霉或腐壞食物。

當然戒煙更是必須的了!

另外,有很多特定的疾病,西醫也建議病人戒口,例如糖尿病人忌食甜品,痛風忌食嘌呤高的食物如菇類。

中醫亦會按照地域環境的不同,地方的氣候、水土及生活習慣不同,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所以在戒口方面亦有不同的看法:如北方天氣寒冷,不宜進食寒涼之食物,宜辛辣之品;相反,南方氣候溫暖潮濕,不宜進食辛辣之品。因此,不同地域或學派的中醫師,都有不同的戒口食物。

其實病人的身體是最誠實的,如果吃了不適當的食物很快便有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喝了冰涷的飲品可能覺得胃部不舒服;又例如吃了過硬的東西(例如粟米、堅果)腸胃也會受不了。

總括而言,病人在治療期間,飲食方面有適當的配合,有助疾病的治療及康復。

shutterstock_138061871_0.jpeg

第二部份——什麼是「發物」

從中醫角度之「發物」,泛指各種:

  • 辛辣;
  • 燥熱;
  • 刺激;及
  • 肥甘厚味(肥膩、香甜、味道濃郁)

的食物。

當癌症患者進食這一類刺激性食物,身體或會出現發熱、皮疹或胃腸消化功能紊亂等反應,以致病情加重。

shutterstock_718637806.jpeg

癌症的主要「發物」

癌症的發物主要包括:煙、酒、公雞、羊肉、蝦、蟹等容易「動風化火」(溫燥熱氣),「聚濕生痰」(影響脾胃吸收)的食物。如明代名醫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提到: 「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病後,食之必發熱致危。」

常見食物分析

由於一般大眾對常見食物的中醫屬性認識不多,因此人們對須戒口的食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以下將會分析一些常見的食物,看看是否屬於癌症發物。

・豬肉: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的功效。一般認為豬肉性味平和,老幼皆宜,是主要的肉食。但須留意肥肉及豬皮,屬肥甘厚味,患者不宜食用。

・牛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滋養脾胃,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的功效。因此,適合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頭暈的人食用。但人們普遍認為牛肉偏溫,故患者有火熱之證(如發炎、感染等),不宜食用。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益氣補虛,溫胃暖腎的功效。由於羊肉溫熱之性較強,傳統認為凡外感時邪或內有鬱熱患者忌服。

・雞肉: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補精益髓。人們普遍認為雞肉補氣作用明顯,故凡感冒未癒者忌服。然而須注意的是,按中醫理論公雞屬陽,溫補作用較強,可致動風助火,凡外感時邪或內有鬱熱患者忌服。

・鴨肉: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肺、腎經(意思是鴨肉對於人體脾、胃、肺、腎臟及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健脾補虛的功效。與長於補氣的雞肉相比,鴨肉滋陰的作用較顯著。民間一般認為「鴨肉有毒」,吃多容易引發皮膚過敏、濕疹。然而,鴨肉並非有毒,只是對於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誘發」不適症狀。

・鵝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調胃止渴的功效。傳統認為,服食鵝肉可致瘡瘍類疾病(皮膚感染或炎症)的患者病情加重,鵝肉相較於雞肉、鴨肉等味道比較重,本身就屬於「發物」。皮膚感染或炎症,中醫認是「上火」有關,尤其是煙燻或燒過的鵝肉,更容易引致炎症。因此,皮膚感染或炎症患者忌服。

・菇類:食用菇大多性味平和,如冬菇、蘑菇、猴頭菇等,都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現代研究亦指出食用菇有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但須注意傳統認為菇類有動風的特點,皮膚敏感者不宜多服;且進食過多菇類食物亦可令痛風發作。

・蝦: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理氣通乳的功效。蟹味鹹,性寒。入肝、胃經。具有益陰補髓,清熱利濕的功效。傳統認為蝦、蟹均有「動風」的特點,容易引致過敏。

・魚類:一般性味平和,具有暖胃補虛的作用。坊間普遍認為無鱗魚屬發物,必須戒口,這或與無鱗魚如鱔魚、鰻魚的性味相關。鱔魚、鰻魚性質偏溫,具有滋補較強的作用,對病屬熱性者(容易上火引致炎症的人)應該少吃,但非所有無鱗魚均不能食用。至於其他關於海魚、養魚等魚類的疑慮,不管是海魚還是養魚,其營養成分大體相同,總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宜當作發物戒口。

但有一點請大家留意,雖然我們上述從「發物」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種類的食物,但並不是建議所有癌症病人都不能吃這些食物。例如我們雖然指出進食過多菇類可能引致痛風發作,我們並不是建議癌症病人完全不宜進食菇類食物。如果病人是沒有痛風的風險,那為什麼需要戒掉呢?

總括而言,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病人和照顧者應按病人自己的情況和需要作出挑選。

癌症患者的飲食原則,最重要是種類均衡,食量恰當;若能適當進食各種各類食物,便可以及收多元化的營養,供應身體的需要。

shutterstock_591890219.jpeg

第三部份——如何平衡「戒口」和吸取足夠營養

「辨証施食」

中醫食療的基礎是中醫理論,主要通過食物的性味和功效對人體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中醫認為,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核心。中醫治療強調「辨証施治」,即要根據不同病証處方適當的藥物;中醫食療亦強調「辨証施食」,即要根據不同病証選擇不同食物補益調理,令身體恢復陰陽平衡的狀態。具體而言,如:

  • 體質痰濕偏盛的人應忌食油膩食品;
  • 體質偏熱的人應忌食辛辣;
  • 陰份不足,陽熱偏盛的人則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
  • 脾胃虛寒患者應忌食生冷食物。

但是在另一方面癌症患者戒口範圍不應過大,過猶不及。有癌症患者便因為過度戒口,以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

當然,為貪圖美味而胡亂進食亦不應該。中醫認為,大凡所進食之物,適可而止,過則傷身。

癌症患者的飲食,最重要是均衡,食量恰當。因為每樣食物所含的營養各有不同,只要能進食各種各類的食物,便可以吸收不同的營養,供應身體的需要。

在選擇食物時,應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的指引,適當地進食五穀類、蔬果類、奶類、肉類或乾豆類的食物,去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即澱粉質、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有些豬肉、牛肉、魚、雞等食物,皆有營養價值,只要不吃肥膩的脂肪及皮,不但可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更可助提高患者免疫力。

「陰陽調和」

另外,在食物的配搭和調製方面,中醫亦注重陰陽的調和。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多佐以薑葱醋等溫性調料;在烹調冬瓜、白菜湯時亦會加入生薑。如此即可避免菜肴偏寒,食後出現脾胃之氣受損的情況。因此,透過調和食物的性味,即可避免令機體出現陰陽失調繼而產生種種病証。

千萬不要盲目/過度戒口

適當的「戒口」是好的、但是盲目/過度戒口可以引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癌症病人/照顧者不要因聽甲友人說某一種食物好像有些問題就避而不吃、乙友人又說某一種食物好像有些問題又避而不吃,到最終癌症病人可能發現自己可以吃的食物種類只是普通人可以吃的30%,缺乏足夠的營養去抵禦癌症。

例如一個病人,因為聽說過:

・牛肉毒/燥;

・雞有荷爾蒙;

・青菜寒涼;

・水果生冷;

・蛋可以「發」;

・沒有鱗的魚較毒;

・進食菇類食物可引致痛風發作⋯⋯⋯

最終於所有以上種類的食物都要戒口,那他最後還可以吃什麼呢?

又例如一名癌症病人本來非常喜歡吃肉類,但患病之後聽別人說吃得清淡可以更好的抗癌,於是便轉吃「全素」,結果導致營養不良(特別是缺乏蛋白質),同時因為吃不到自己平日喜歡吃的食物(肉類),胃口變差甚至覺得了無生趣。其實禽畜類食物屬「血肉有情之品」,比素菜類食品的補益作用較強,營養價值亦較高。《黃帝內經》便有「五畜為益」的說法,明確指出五畜具有補益五臟的作用。

所以病人不宜盲目戒口,需要和自己的主診中醫師探討有什麼是真的需要「戒」;並和營養師時不時檢討自己現在吃的食物種類/份量可足夠應付身體的需要(如果真的不夠可用營養奶等補足),千萬不要因為過度戒口而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迅速變得衰弱。

(於2022年4月定稿)

shutterstock_251888530_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