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琪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
所長
訪問:王榮珍女士
簡介:
在為吞嚥困難患者準備食物之時我們要遵守安全手則,否則準備了不合適的食物,可能會導致患者吞食時哽塞(俗稱「濁親」或「吞錯格」),所以安全檢測至為重要。在這篇訪問中陳文琪博士和我們談一談這個課題。
第一部份——安全檢測的重要性
第二部份——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簡稱 IDDSI)
第三部份——檢測工具
王:在為吞嚥困難患者準備食物之時我們要遵守安全手則,否則準備了不合適的食物,可能會導致患者吞食時哽塞(俗稱「濁親」或「吞錯格」),所以安全檢測至為重要。今天我很高興邀請到陳文琪博士和我們談一談這個課題。
Karen 非常感激你接受我訪問。
陳:不要客氣。
王:為吞嚥困難患者準備食物時,照顧者要留意一些什麼大原則?
陳:我們需要留意:
但是什麼是「太大」、「太硬」等,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近年來國際上就發展了一套標準,讓大家可以有一個統一性。
王:不否解釋一下這個標準。
陳:這個標準名叫「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創辦組織 (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簡稱 IDDSI) )是為吞嚥障礙患者訂立全球公認的食物質地及液體濃稠度定義,為處於不同年齡階段、護理環境及文化的吞嚥障礙患者服務。
在這個標準之下有一個適用於不同吞嚥障礙患者的飲食框架。
框架由八個連續等級(0-7)組成,每個等級均以數字、文字描述及顏色作為區別。
「完整IDDSI 框架及詳細定義」的足本上載於網上:
王:可不可以詳細解釋一下。
陳:
簡單來說內容如下:
1/框架由八個連續等級(0-7)組成,每個等級均以數字、文字描述及顏色作為區別。
2/等級的數目越大,代表食物的大小/硬度/杰度越高(或是飲料越「杰」),病人或長者需要有較高的咀嚼/吞嚥能力才能處理。
3/食物方面:
「7」、「6」、「5」、「4」是有關「食物」的。 「7」是指「食物原狀」——即是大家日常吃的食物,而「4」,則是指「糊狀」。 而在「7」和「6」之間有「7EC」(easy to chew )—-亦即是大家日常吃的食物,但是是較容易咀嚼。
4/飲料方面:
「4」、「3」、「2」、「1」「0」是有關「飲料」的。 「4」於飲品方面是指「高度杰」,這和食物中的「4」可以說是重疊的。
而「0」,則是指「稀薄」,就像是我們平日喝的水。
王:了解到檢測食物和飲料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陳:是的。
檢測食物時主要是用一隻叉,亦可以用匙羹或是筷子。
飲品方面較複雜,需要用一個特別的針筒、計時器。
王:我們稍後會就「食物」和「飲料」分別詳細討論,並請你替我們作出示範,令照顧者更加明白。
陳:好的。
王:非常感謝。
(於2024年9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