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更新:余嘉慧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中医临床教授
简介:
在这篇文章中余嘉慧教授为我们介绍中医如何治疗皮肤癌。
甲、概况 (包括器官、系统、中医和西医词彙上的使用和分别)
乙、病因/症候/确诊
丙、治疗方法
皮肤癌泛指发生於皮肤的恶性肿瘤,包括有黑色素细胞瘤及非黑色素细胞瘤两大类。较常见的非黑色素细胞瘤,又细分为基底细胞瘤及鳞状细胞瘤。
在2019年,本港共有1169例皮肤癌新症,其中非黑色素细胞瘤占1081例,黑色素细胞瘤占88例。三种皮肤癌当中以黑色素细胞瘤的恶性度及死亡率最高,2019年共有67例皮肤癌死亡个案,其中黑色素细胞瘤占超过七成(48例)。
非黑色素细胞瘤多发生在脸部以及容易照到阳光的地方,也可能经由淋巴腺转移到其他内脏,使淋巴结肿大。黑色素细胞瘤最常发生在四肢的末端,例如手指、脚趾、手掌、脚掌等,但也有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其他地方,包含面部及黏膜处。
中医认为肿瘤多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多为湿、热、毒邪,内因常见情志不畅、喜怒懮思,导致肝脾两伤,气鬱血瘀、痰浊互结,鬱滞肌肤。而明朝外科古籍《外科正宗》也曾提及「翻花疮」,它的症状类似於现代医学的鳞状细胞瘤。《外科正宗》:「翻花者乃头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无苦无疼,揩损每流鲜血,久亦虚人。」
皮肤癌早期以热毒、痰瘀壅盛为主,可以见到局部癌肿乌黑或颜色不均,或有红肿溃疡、疼痛、渗血等。如到晚期,邪盛正虚,则见疲倦乏力、面色苍白等气血两虚的症状。
西医认为过度暴露於紫外线照射或经常接触化学物质都有可能做成皮肤的损害,继以发生皮肤癌。本身有已存在的痣及有皮肤癌家族历史的也是高危人士。
基层细胞瘤及鳞状细胞瘤大多透过冷冻、烧灼术刮除、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根治。黑色素瘤因恶性度高,一般连带周边的正常组织进行手术切除。对於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或已出现扩散的晚期病人,则考虑化学治疗方案。
中医按不同皮肤癌的表徵,舌脉情况辨证,将初起皮肤癌分为三型,包括有血热湿毒、血瘀痰凝或肝鬱血燥型,後期癌肿日渐扩大,邪盛正虚,则易转成气血两虚型。
四型的治法方药如下:
血热湿毒型-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血瘀痰凝型-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肝鬱血燥型-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及
气血两虚型-治法:补益气血,佐以解毒-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皮肤癌患者平日应防止过度日曬,保持心境愉快。黑色素细胞瘤恶性度高,扩散快,难以手术根治,预後不良。非黑色素细胞瘤在肿瘤切除或电化疗後,应著重气血双补,以中药固本培元,使正气恢复。
(於2022年2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