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个人层面预防癌症

 

资料提供/更新:范婉雯医生
                          顾问医生(家庭医学)衞生署专业发展及质素保證服务

 

访问:王荣珍女士

 

资料整理:欧阳畹华女士
                  胡颖贤女士
                  张宝珠女士

 

 Photo_Dr Fan_0.jpg Janet Wong.jpg

 

 

简介:

有些引致癌症的因素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例如遗传),但有些则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做得好一点,就可以大大减低患上癌症的机会。在这篇访问中范婉雯医生为我们详细讲解如何从个人层面可以尽量避免患上癌症。

 

第一部份——引致癌症的因素
第二部份——如何防癌:个人方面
第三部份——预防癌症:预防性检测

 

第一部份——引致癌症的因素

王:有些引致癌症的因素(例如DNA)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做得好一点,患癌的机会也会低一点。今天很高兴请到衞生署的范婉雯医生和我们谈一谈如何能在不同层面预防癌症。

范医生你好,感谢你接受我的访问。

范:不要客气。

王:一个人患上癌症是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可否和我们整体分析一下?

范:癌症其实是包含很多不同疾病的统称,但疾病的共通点就是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

每人都有可能患癌,但是各人患癌的风险并不一样。因为患癌成因包括多方面——先天因素(例如遗传基因);家族因素;个人因素(例如吸烟、饮酒、乙型肝炎带菌)和环境因素(例如接触致癌物质:紫外线辐射和石棉)。

王:想请问遗传和家族性有何分别?

范:遗传病大多是经变异基因由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基因存在於父亲或母亲(或两者),由他们传递给後代。

从观察中一个家族有多人患有某种疾病,那麽这种病便会被描述为家族性疾病。这包括多种可能:可以是遗传(从父母传给孩子,但遗传基因未被确定),可以是由家人的基因变异引起,也可以是由暴露於同样的环境因素引起。

举例说明:

遗传基因:

BRCA基因变异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风险因素,会增加当事人患上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BRCA1或BRCA2基因变异是遗传性乳癌最常见的原因,带有BRCA1或BRCA2基因变异的妇女患上乳癌的一生累积风险约为40%至85%,明显高於一般妇女(约12%)。

家族癌病史:

有一名直系亲属(例如母亲或姊妹)患有乳癌的妇女,患上乳癌的风险会增加一倍;而有一名旁系亲属(例如祖母或姨母)患有乳癌的妇女,风险则会增加50%。

有直系亲属(例如父亲或兄弟)患有前列腺癌的男士,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为一般男性的2倍;而如果有直系亲属是在60岁之前确诊患上前列腺癌,则一生累积风险超过4倍。

有一名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的人士患上同类癌症的风险,约为没有大肠癌家族史人士的2倍;而有两名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的相应风险,则约为4倍。

王:整体来说癌症可以预防吗?

范:很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其实只要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体能活动和保持正常体重,可预防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不吸烟,亦可预防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肯定优胜於经常忧虑或花很多钱做不需要的检查。

1499270174

 

第二部份——如何防癌:个人方面

王:我们当然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亦不能选择自己的家族病史,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身的生活模式及习惯,并透过不同的预防措施,例如是通过适当检测,将癌症的发病率减至最低。

首先我们谈一谈从个人方面可以怎麽预防癌症。有那几方面是最重要的?

范:有几方面是最重要的:

(A)吸烟;
(B)体重控制;及
(C)运动。

(A)吸烟

王:致癌第一因素是吸烟,相信都不用多作解释。我想问的是现在有很多新的电子烟、加热烟,又有什麽水果味等等,花样层出不穷。请问这些新的产品和我们说的传统「烟仔」在引致癌症方面有没有什麽明显不同?

范:电子烟是一个电子设备:有电池、可加热,一个装液体的盒、一个雾化器、产生雾气以供吸入。电子烟液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甘油、调味剂,亦有多种烟草中没有的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包括有毒物质、甲醛、致癌物质、重金属)。电子烟的长期健康风险尚未确定。

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年青人、中学生使用电子烟急剧增加,他们使用电子烟的比例高於成年人,大多数用电子烟的年青人从未吸烟,无疑令更多年青人接触到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包括尼古丁瘾的问题。

 

103148093

(B)体重控制

王:以前大家较为知道肥胖会引致心脏病、血压高、糖尿病等,却不大知道原来它是引致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详细情况是怎样?是因为荷尔蒙还是什麽理由?换句话说是「肥到生癌」?

范:超重、肥胖和中央肥胖的定义:

香港的华裔成年人,体重指标(BMI)23至少於2视为「超重」,大於或等於25视为「肥胖」。「中央肥胖」的定义是男性腰围为大於90厘米及女性腰围大於80厘米。

(体重指标(BMI)计算方法是把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公斤/米2。世界卫生组织成年人超重BMI大於或等於25;和肥胖BMI大於或等於30)

有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患癌(如乳癌、肠癌)的风险较高。据外国一些估计,40%的癌症是由於超重和肥胖。原因可能包括:

・贺尔蒙代谢变化;

・胰岛素;

・高血糖;

・高血脂;及

・肠道微生物组等的改变。

换而言之,预防肥胖不但能预防慢性疾病,亦能有效地预防癌症。

王:可否就以上各点详细解释一下?

范:正常细胞生长过程中有「促进」细胞生长亦有「抑制」细胞生长的複杂调控。简单来说,癌细胞就是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不受控,所以研究产生癌症的发展道路上,会研究细胞发展过程的各种编码、讯号通报。这些讯号涉及基因、贺尔蒙、生长因子和各式蛋白等等。

由於肥胖会引起多种身体变化,包括:改变胰岛素水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激素、以及其他蛋白。而这些均会改变体内环境,影响细胞发展的条件。这正是常常存於癌症中之变化。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据指出肥胖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所以研究会继续解构肥胖如何引致癌症。

这是镜子的一面。

而镜子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可以反观一些可能透过多种生物机制降低癌症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例如:

・减少脂肪的有害影响;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慢性炎症;

・调节某些荷尔蒙(例如与某些癌症形成和发展有关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和生长因子(例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的水平;及

・提升免疫功能(例如增加体内天然杀手细胞的数目和活跃性)、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压力的反应,以及增强基因组稳定性(例如细胞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的反应和上调DNA的修复机制)。

为何减肥常常最终都是「反弹」

王:相信在香港十个女孩子有七个都可能讲紧减肥,但又有很多说「屡试屡败」,究竟是为什麽呢?可不可以和我们讲解怎样减肥不但能够成功,还能够持续而不会所谓「反弹」(rebound)?

范:没有单一「最佳」减肥餐单适合所有人。用捷径、没底线的减食方法,想快速收效,减的重量只是肌肉流失。

而身体似乎有一个「脂肪设定点」,在体重减轻後,会调节激素分泌来重新建立体重。而任何减肥方法,一旦停止,都有机会令体重反弹。

当过程不断重複,体内脂肪比例很可能会反而增加,努力减肥变成「减肉增肥」(在这里「肉」的意思是「肌肉」;而「肥」的意思就是「脂肪」。)而且令下一次的减肥计划更难实行。

如果一个人减肥屡试屡败、体重反覆上落,过程不断重複,体内脂肪比例很可能会日渐增加,最终影响到身体的新陈代谢。

王: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内脏例如心和肝的健康?

范:过多的脂肪储存在肝脏、在血液中都不是好事,增加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就解释到为何大多数人,减肥计划一次比一次艰难。或者就是再用和上次一模一样而成功的减肥方法,结果却没有上一次般有效。最终只做到「减肉不减肥」。

1292487769

如何能够真正减到肥

王:那麽可以怎样真的减到肥?

范:成功持续而真正的减肥是「减肥不减肉」(即减到磅数但却没有减少肌肉)。「食住瘦」即是:按需要摄取热量、拣选优质食材和多做运动。

改变生活方式是长期体重管理的基础。

换句话说我们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著手改变,并终生奉行,持续收效。

饮食方面

王:可不可以具体解释一下?

范:「食住瘦」,有以下的原则:

  • 要没底线的减食;或是胡乱的减食;
  • 计算个人每天的热量需要,个人每天所需的热量是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加上活动量来进行估算。

基础代谢率(sal Metabolic Rate, BMR):这是指身体在静态下,每天所需的最少热量,用来维持各器官的机能,包括心脏、肝脏、肺、肾、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皮肤等器官的运作。改变能量消耗需求、从而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温度变化等。

每日总消耗热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而身体每日所需除了基础代谢以外,还包含身体活动所需的热量。每日总消耗热量通常会比基础代谢率高,这是维持正常体态的重要参考因素。

参考例子1

每天活动量 例子 TDEE计算方法
久坐 办公室工作者,几乎不运动  BMR × 1.2
轻度活动 每週轻松的运动3至5天 BMR × 1.375
中度活动 每週中等强度的运动3至5天 BMR × 1.55
高度活动 每週高强度运动6至7天 BMR × 1.725
非常高度活动 劳力密集工作或每天训练者 BMR × 1.9

 

参考例子2

每天活动量 TDEE计算方法
久坐/轻度活动 BMR × 1.5
中高度活动 BMR × 1.8
非常高度活动 BMR × 2.2

 

  • 选优质食材从而吸取每天需要的热量和其他营养成分(nutrients)。记住均衡饮食是最重要的;
  • 後当然还要增加热量支出,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做运动。

王:所以不光是控制食量,而是要控制吃的是什麽。比如一位女士按照她的年龄和体重,每天可以吃大概1,500至1,600kcal。她便要在这1,500至1,600kcal的範围之内选择适当的食物:包括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食用纤维等。而不是只喝几碗菜汤、之後吃两块芝士蛋糕。

范:如果这个女士每天只是喝菜汤加芝士蛋糕,长此下去,有机会引致营养摄取不均衡,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症或某些疾病。

甜品除了糖分高之外,当中的脂肪大多由「动物脂肪」而来,例如牛油、忌廉或淡奶,每天进食高糖分和大量动物脂肪可能增加体重,甚至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是要能够持之以恒、并有均衡且多元化的饮食态度。每种天然食物都有其可取的营养,对人体有益。以你所讲的食法为例,每天只吃某一种食品,或是只吃海鲜不吃肉、只吃菜不吃水果,都做不到均衡、多元化饮食这一点。

海鲜含丰富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其他肉类低,但有些对造血功能较重要的维他命或矿物质如维他命B12、铁质,就不及肉类高。水果含有不少较蔬菜多的抗氧化物,例如维他命C、花青素、茄红素等,这一点单单看水果的颜色较蔬菜丰富就知道,但水果所含的热量会较蔬菜高。其实少量植物煮食油亦有其可取之处,一来可以帮助吸收脂溶性维他命,二来可以产生饱肚感,免得用餐後很快感觉肚饿又再找东西吃。

王:有人说烹调方法亦很重要,例如薯仔本身并不太肥,但是炸了之後便非常「大件事」,究竟是食物本质重要还是烹调方法重要?

范:食物本质和烹调方法都重要。

以薯仔为例,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他命B和矿物质(如钾、镁),如洗净连皮吃更有纤维,是健康之选。但薯片、薯条、薯饼在加工或烹调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油脂、盐、糖;薯蓉会加入牛油、忌廉或全脂奶,这样就改变了天然食物的营养价值,令它变成「不建议」之选。

所以在「不过量摄取热量」的大前提下,先拣选天然食物,避免加工或醃製,煮前去皮去肥、尽量不添加饱和脂肪烹调,例如牛油、忌廉。多选用水煮/焯、蒸,如果有时想吃香口一些的,也不要选择「炸」而选择「炒」,炒时用易洁锅,尽量减少用油。

总的来说,做到少油、少盐、少糖便是最好。

王:请问是「脂肪」邪恶一点还是「糖」邪恶一点?

范:这个问题很妙!我理解「邪恶」即是较易致肥吧!

本来,如果比较同样分量的脂肪和糖那个产生较多的热量,脂肪是糖的两倍有多,所以高脂肪的食物较高热量,较易致肥。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人类其实不吃「糖」也能生存,因为可以由其他含较高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为身体提供卡路里。反观「脂肪」,有些脂肪酸是身体必需,亦是对身体吸收脂溶性维他命十分重要,所以「脂肪」反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要适量摄取「好脂肪」(植物油和鱼油)。

1660784320

生活习惯方面

王:以上说的是食物的选择,那麽生活习惯方面又怎样?

范:改变生活方式的减肥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份:

- 解构吃的诱因——弄清楚什麽促使你吃东西,例如是记录何时、何地、涉及什麽食物、吃时的情绪,对自己有充分了解,知道什麽是对的和什麽是不对的,就可以慢慢培养良好的习惯;

- 改变饮食习惯——例如使用较小的盘子、有意识地吃得更慢;携带健康零食如切碎的生果蔬菜和坚果,吃了便像是「打了底」、不会吃那麽多令人肥胖的食物;

- 设定目标和使用奖励——每次做了好的饮食选择时,给自己小奖励有助於增强良好行为的价值,但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而是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例如买一件新衣服)、个人护理(例如按摩)或休閒活动(例如看喜欢的电影)。设定明确的行为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框架很重要。例如,设定一个目标,在一周内每天特定时间後避免吃零食,长期目标是在某个日期之前减掉5%的体重,之後再减掉10%或15%,当然设立的目标需要是「合理」或是做得到的,可以先谘询营养师;及

- 减少静态/不活动时间——例如是看电视、打机,增加体能活动时间(例如行山、做瑜伽)。

(C)运动

王:大家都知道做运动是好的,这是不容置疑。

想请教一下「吃少一点」和「做多一点运动」在减肥方面的成本效益。例如我吃了一客苹果批+1球雪糕,需要做多少时间的运动才可以把它消耗掉?

范:1块苹果批大约300卡路里+1球雪糕大约200卡路里,共500卡路里。

要消耗500卡路里,约莫要跑步30分钟、或者游泳、慢跑60分钟、或打太极120分钟。

所以要用运动来消耗卡路里,其实是不容易的。

偶有一次这样的思考或挣扎——为了吃想吃的东西,不惜付出代价,多做运动作补偿——这都不算是一件坏事。但最怕就是吃多了,又找藉口不做运动,那便糟糕了。

王:总而言之,要终生健康和预防癌症,最好是慢慢建立「拣饮择食」、「控制分量」和「做多一点运动」的习惯。

范:对!这不单是个人「意志力」问题,而是当事人要透彻的了解问题、有足够知识知道什麽是应该做什麽是不应该做、继而付诸实行,积极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而且在改变之後,能够持之以恒。

又或者说是将好的习惯融入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要觉得是很大的牺牲,而是觉得生活本该如是。

王:有些人会用药物及手术去减肥,这是不好的吧?

范:如要去到用药物或手术治疗,都应谘询医生意见。这些都并非好的方法,除非情况特殊否则都不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和运动,仍然是长期管制体重的最好方法。

成功减轻/保持体重的人的特徵:

  1. 相信自己的体重是可以控制的
  2. 控制卡路里摄取、选择优质食物
  3. 愿意改变生活模式
  4. 有规律的作体能活动
  5. 经常磅重

1110479417

压力的问题

王:压力是否会导致患癌的机会增加?

范:这是一个很複杂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

从理论推测:

・免疫系统是保护身体的系统,对於发现和消除外来细胞或癌细胞有重要角色。慢性压力会否影响免疫系统执行这些任务;

・压力会否影响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贺尔蒙;

・长时间的压力会否导致炎症;及

・应对压力时,会促使人们转向不健康的行为例如吸烟、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这些是否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研究探讨压力与癌症的关连(例如有个别小型研究患前列腺癌的男性过去的工作压力水平和持续时间;亦有较大型研究频繁的压力或负面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女性患乳癌的风险。)总体而言,仍然没有足够的證据明确说明压力是否会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的风险。

但无论压力和癌症能否有一天能够确立因果关係,保持良好心理健康都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应付压力来减轻压力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王:无论如何太多压力一定是对身体有害,但香港又是一个那麽大压力的地方,又要供楼、又要OT,小朋友的功课又不容易,我们能够怎样维持我们的精神健康?

范:压力不一定是坏事,中等程度的压力通常增加表现;但当压力太大时,人会「顶唔住」。正如你提及香港是一个压力很大的社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压力,千万不要认为必须等到完成所有任务(例如供完楼/退休/子女完成学业)才去注重健康。

其实我们是知道什麽是对的和什麽是不对的,只是往往倾向「牺牲」自己(例如减少睡眠时间、饮食不定时、工作时不上厕所)。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要提醒大家要「锡自己」。

 

如何应付压力?

  1. 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简单如每日正常饮食、充足睡眠、固定的运动时间,却是维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2. 做好时间管理:做好时间规划,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订定任务的优先,确定什麽需要尽快完成和什麽可以稍等,避免在忙碌中不断累积压力。
  3. 改变不正确的行为与想法:例如不要为了子女成绩优异而完全牺牲休息和玩乐的时间,甚至破坏家庭中的和谐的关係。
  4. 维持合理社交活动:面临压力时,切记不要孤军奋战,可以多跟朋友聊天、倾诉;社交和情感支持是预防精神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5. 无论如何忙碌都要确保有放松时间:适时安排休閒活动,例如运动、听音乐、玩遊戏、旅遊。只要是能让你感到愉快的活动,都有助於让紧绷的身体得到放松。同时可尝试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和正念练习,这都不需太多额外时间。
  6. 必要时寻找专业支援:当压力造成身体负面影响时,可以寻求专业谘询,例如医生或是心理专家。

 

604201109

从小做起

王:如果我们希望从小帮我们的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习惯,减少成长之後患癌的机会,可以怎麽做?

范:很多癌症的风险因素是可以减低的。

从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体能活动和保持正常体重,可预防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不吸烟,亦可预防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肯定好过经常忧虑或要花很多钱去不断做检查。

饮食方面

・两岁开始可以为孩子拣选低脂奶品类

・定时定餐

・多吃天然食物,少加油盐糖,减少加工食品

・每天都进食蔬果,鼓励多色蔬果

・不以食物作奖赏

・以水果或健康食物作小食(如烚蛋、果仁、无加糖果乾、低脂芝士)

・多喝水

运动方面

・每天30分钟体能活动时间

体重方面

・从小监察体重,维持孩子正常的体重

精神方面

小朋友身心健康发展同样重要。幼儿经历可以影响心理和长远身体健康。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积极亲子策略:多使用表扬和鼓励;专心倾听、理解和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用爱和温暖来回应他们情绪上的诉求。

 

第三部份——预防癌症:预防性检测

王:在谈过个人的因素之後,我们现在就谈一谈预防性的检测。

在香港最多人患的三种癌症分别是肠癌、肺癌和乳癌,或者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讨论。

(1)大肠癌

大便隐血测试

王:了解大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所以香港政府已有筛查的政策。

筛查肠癌包括大便隐血和照肠镜。但是有些人说大便隐血的準成度不高,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为什麽不直接跳去做肠镜,是不是资源的问题?

范:并不是这个原因。或者我们先了解一下:选择各种筛查测试要考虑凖确性、便利性、安全性、可用/可达性、和成本效益各方面。然後按个人风险作出适当选择。
大便隐血检查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需要肠道準备、不需要用镇静剂、不需远离工作或家庭的时间,易於接受,可谓无甚风险。如果呈阳性,再做肠镜检查进一步评估。
大便隐血检查如果只是做一次,灵敏度不高,但频密做便可以增加灵敏度。所以目前建议50-75岁没有症状的市民每两年做一次亦为妥善。

肠镜

肠镜的优点是允许一次过检查和同时去除息肉(如有),如有可疑物更可取组织去化验。肠镜检查之前必定要做严格的肠道準备,饮食调整和某些药物的调整(虚弱的患者有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检查的程序风险包括穿孔、出血和感染,亦偶有镇静相关的不良事件。
但整体来说风险不大,如有需要便须接受。因为及早察觉和治疗对治愈率是很大影响的。

(2)肺癌

王:如果一个人已经吸了很多年烟,现在虽然立志戒掉,但很担心自己已是高危一族,那麽是不是应该找医生年年验肺呢?如果是,照X光足不足够呢?

范:戒烟任何时间都值得鼓励。

筛查肺癌:X光(肺片)未必能侦测到早期无症状的肺癌,反而有很多假阳性(其中大部份是良性结节),导致针刺活检或手术,随之有相关的併发症。X光筛查并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

照X光既不足够,用低剂量电脑扫描(LDCT)胸部又是否可行?低剂量电脑扫描筛查在识别无症状的小肺癌方面比肺片敏感。有研究在高危人群中用低剂量扫描筛查,相信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但仍要考虑:

・辐射:一次低剂量电脑扫描胸部的辐射剂量约为一次胸部X光的15倍以上;

・假阳性(非癌症)发现率很高,导致额外的测试;

・焦虑情绪;

・过度诊断(前导期偏差):有些在筛查时发现的肺癌,如果从未被发现,可能不会影响患者一生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并导致不必要的积极治疗。研究估计LDCT筛查肺癌,有13至27%是过度诊断的程度;及

・成本效益。筛查相关的成本高,尤其是考虑许多假阳性的影响。

(3)乳癌

范:适当有效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在香港每14名女性中便有一人有机会患上乳癌。

在2021年香港政府发佈了以不同风险为依归的筛查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应先充分了解患癌风险及测验的效益与风险,仔细考虑利弊後才进行检查:

高风险——例如是BRCA ½ 基因变异携带者或其家人等,应每年进行乳房X光造影检查;

中等风险——例如是有家族历史的女性,每两年进行乳房X光做影检查;

44至69岁的的一般女性——按个人风险因素例如:初经早、未曾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晚、直系亲属乳癌病史、乳腺疾病史、高体重指标、缺乏体能活动量等,每两年进行乳房X光造影检查。

王:但这仍不是全民普查,所以有些女性朋友要自己掏腰包去做?

范:全民普查,凡是女士就做,并非恰当。应估评风险,按个人风险决定做乳癌筛查。

为高危族做乳癌筛查是值得的。高风险因素包括:

・曾患过乳腺癌、卵巢癌、腹膜癌或输卵管癌;

・乳癌遗传基因(例如BRCA1或BRCA2);

・年轻时接受过胸部电疗;或

・家族有人患相关的癌等等。

除了乳房X光造影检查,目前并没有足够科学證据推荐临床乳房检查、超声波、或磁力共振作为无症状女性的乳癌筛查工具。

决定是否做某一种检查之前,需和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有高风险因素、检查结果会否带来假阳性、过度诊断、甚至引起焦虑不安、和不必要的治疗等。

女性亦应提高乳房意识,熟悉乳房的正常外观和触感,以及周期性的变化。一旦察觉乳房出现不寻常情况,尽快求医。(乳癌的早期症状未必可以轻易察觉,症状包括乳房出现硬块、乳房大小或形状改变、乳房或乳头皮肤出现异样、甚或乳头附近出疹、内陷或有分泌物。在一些情况下,乳房或腋下可能新出现持续的不适或疼痛、腋下有新增硬块或皮肤变厚。)

其他

癌症指数

王: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验身套餐,声称有很多检查癌症的方法,什麽癌症指数(Tumour marks)等等。是不是真的值得做呢?

范:癌指数可用於帮助诊断癌症、监察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治疗後复发等。

但是癌指数高不一定患癌,癌指数低又不一定没有患癌。所以不能单独使用「癌指数」来筛查或诊断癌症。「癌指数」必须与其他检查结合使用。

王:范医生,非常感激你今天和我们分享了那麽多有用的知识。

范:不用客气。


(於2021年12月定稿)

55146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