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青醫生
紓緩醫學專科醫生
香港紓緩醫學學會會長 (2018-2021)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劉安蓮女士
陳煦怡女士
陳煦欣女士
簡介:
一個令癌症病人最擔憂的課題就是痛楚,痛楚的確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但現代醫學已經提供很多舒緩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吳常青醫生會為我們詳細解釋痛楚的成因、種類、不同的控制方法,以便病人/照顧者能夠和醫生在痛楚管理方面有更順暢的溝通。
第一部份——引言
第二部份——痛楚的成因
第三部份——痛楚的分類
第四部份——治療/管理痛楚的方法
第五部份——使用止痛藥時應注意的事項
第六部份——「諱疾忌醫」的問題
第七部份——結語
很多癌症病人常常告訴醫生:「醫生我不怕死,但我最怕的是痛!」的而且確,痛楚會帶來很多負面效果,例如:
-肉體上的折騰;
-心理上的恐懼、焦慮,亦會擔心痛楚代表病情惡化;
-日常生活上的痛楚會影響自理能力、工作表現、以至社交生活;及
-長期的痛楚煎熬甚至會令人萬念俱灰,失去活著的意義和求生的意志。
癌症病人一般都會遇到痛楚的問題,但並不是無一倖免;而引致的成因亦各有不同。同時,痛楚的嚴重程度亦並不一定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所以當病人有痛楚的時候,便需要腫瘤科醫生或其他專科醫生(通常是紓緩治療科、麻醉痛症科醫生)為病人詳細評估並提供適當的處理方案。
這就是痛楚管理(pain management )。
本章會就痛楚的成因、種類、不同的控制和管理方法等作一個簡單介紹,以便病人/照顧者能夠和醫生在痛楚管理方面有更順暢的溝通。
痛楚有不同的成因,常見的包括:
(1)由「腫瘤」引起:例如:癌細胞侵入/破壞附近組織、神經線;
(2)由「癌症治療」引起:例如手術或化療;
(3)其他和癌症沒有直接關係的成因:例如因為長久沒有活動而引致筋骨疼痛;因為身體組織受感染或患炎症而帶來痛楚。
痛楚有不同類別,醫生亦會因應不同類別而處方不同藥物或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法:
(1)急性痛楚 (acute pain) :突如其來或短時間內出現;
(2)慢性痛楚 (chronic pain):長期持續存在,一般定義為持續三個月以上;及
(3)突發性的痛楚 (breakthrough pain):發生於痛楚控制已得到改善時短暫加劇之痛楚。產生的理由可以是:
首先醫生需要作出詳細評估,確切了解引致痛楚的成因、痛楚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並檢視病人的整體身體狀況,才能夠判斷控制痛楚的最適當方法。如果疼痛由腫瘤引起,而相關的癌症治療(例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等) 可以移除或縮小腫瘤,痛楚便能減輕。癌症治療以外的治療/管理痛楚方法見以下:
止痛藥一般以口服為主(藥丸或藥水) , 亦有噴劑(通過鼻或口的黏膜), 敷貼(經皮膚)或注射(皮下或是靜脈)等方法。止痛藥物分類主要如下:
(1) 非鴉片類藥物 (Non-opioids) : 用於較輕度的痛楚, 例如撲熱息痛/ 對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 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s) ,如萘普生Naproxen, 布洛芬(Ibuprofen);
(2) 弱鴉片類藥物 (Weak opioids),用於中度痛楚, 例如曲馬朵(Tramadol)、可待因(Codeine)、雙氫可待因 (Didydrocodeine/ DF118);
(3) 強鴉片類藥物 (Strong opioids): 用於中度至嚴重痛楚, 例如嗎啡(Morphine)、羥二氫可待因酮(Oxycodone)、美沙酮(Methadone)、芬太尼(Fentanyl);
(4) 輔助止痛藥物 (Adjuvant analgesics): 本身並非止痛藥, 但是能夠有效紓緩特定痛症,例如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s)和抗痙攣藥(anticonvulsants)能有效針對神經痛症(neuropathic pain);
除了藥物之外,一些「非藥物」治療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亦可以幫助紓解病人的痛楚。物理治療中減輕病痛的方法有:熱療(慢性痛症)、冰療(急性痛症),和低頻透皮止痛電療等。亦有人使用按摩、鬆弛運動、呼吸練習、針灸、靜坐/冥想 (meditation) 和催眠 (hypnosis) 等方法。如果病人能同時做一些自己喜愛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例如聽音樂或打麻雀),也可能有幫助;及
針對少數難以利用藥物和非藥物的方法來有效紓緩的疼痛。這類手術的過程一般由痛症科專科醫生負責。原理是透過截斷神經傳導,阻止痛楚訊息傳至腦部, 例子包括神經阻斷術、脊髓刺激療法等。
病人使用止痛藥的時候要留意以下:
1. 應主動向醫生表達痛楚情況, 服藥後的效果和不適(副作用)。
2. 按照醫生處方服藥。如果有中度至嚴重痛症而需服用鴉片類藥物,便需要定時定量服藥,不應隨意停止服用或更改劑量。如痛症時好時壞,醫生或會處方額外的止痛藥作有需要時服用。
3. 止痛藥可能有副作用,有需要時醫生會處方一些預防性藥物來應付相關的副作用。
4. 服藥前後不要飲用酒精類飲品。某些止痛藥會令人產生睡意或有暈眩感,服藥後切勿駕駛。
病人有時候會不願意告訴醫生他的症狀或尋求治療,背後可能存有以下的誤解:
誤解一: 有癌症就自然會痛,所以不用多說。
事實: 患上癌症不一定有痛楚;即使有痛症,超過八成由癌症引起的痛楚只要獲得適當的處理是能夠有效受控的。
誤解二: 痛楚增加等於病況惡化,不想面對現實。
事實: 病徵的確可以反映病情的轉變,如果能讓醫生及早察覺,既有助制訂更合適的治療方案,亦能夠及早紓緩症狀。
誤解三: 吃鴉片類止痛藥造成上癮 (addiction)
事實: 若能按照醫生的處方適當地使用藥物,上癮的機會是非常低的。如果痛症改善,希望減少藥量,必需先跟醫生商討,切勿自行停藥。
誤解四: 吃得多某一種藥物會「食到純」—— 有耐藥性 ( tolerance),以後便再沒有有效的止痛藥。
事實: 如能適當使用藥物,這個機會是不大的。即使出現耐藥性,醫生也有其他方法對應,而不會無藥可施。
誤解五: 害怕藥物一定會帶來不良的副作用
事實: 副作用不一定會出現,其程度也因人而異;而且副作用是可以預防及有方法去減輕的。
病人一旦遇到痛楚問題,一定要告訴醫生,千萬不要硬撐;否則不獨自己辛苦,亦可能耽延了診斷和治療。現在醫學昌明,應付痛楚問題,已有各類非常有效的藥物。病人應正面處理,及早與醫生溝通,一同訂定適當的管理方案。
(於2021年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