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奕斌教授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曲廖秀女士
廖莉莉女士
簡介:
中醫治療源遠流長,從古代開始便有醫治癌症的紀錄。在這篇訪問中馮奕斌教授和我們討論中醫如何治療癌症(並以肝癌為例詳細闡述)。同時亦分享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的最新進展。
第一部份——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第二部份——宏觀看中醫治療癌症
第三部份——中醫如何治療癌症
第四部份——以肝癌為例子闡述中醫如何治療癌症
第五部份——「循證醫學」的重要性
第六部份——中西醫藥結合
王:很多癌症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之時,亦想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今天我很高興邀請到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教授和我們談一談這方面的問題。感謝你教授。
馮:不要客氣。
王:首先可不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工作?特別是為癌症病人提供的服務。
馮:好的,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成立20多年來,醫教研全面發展,已經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碩士和博士教育體系:
- 研究上在腫瘤、肝腎及代謝性疾病,疼痛、精神及神經退化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及
- 在臨床教育和臨床服務方面,香港大學擁有多個臨床基地、其中有六個三方合作的臨床教研中心(由香港大學、非政府組織(NGO)和香港醫院管理局三方合作建立),有兩個醫院中醫科(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香港港怡醫院)和兩個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直屬的臨床教研中心。在這些臨床基地,我們均有開展癌症病人的中醫服務,特別是在我們直屬的教研中心,我們在香港最早成立了癌症專科門診,開展日常的癌症中醫服務,結合癌症相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從事癌症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防治工作。
王:可否和我們解釋一下從中醫角度,怎麼看癌症這個疾病?
馮:這需要提一提西醫對癌症的認識,通過比較才能夠理解中醫對癌症的認識。
在西醫看來,癌症是一大類在不同組織器官惡性增生的疾病,由於在不同的組織器官,其惡性腫瘤的癌細胞特性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性是癌細胞增長迅速,不受控制,而且會向周圍組織器官轉移擴散。可見,癌症的特徵,是基於組織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和顯微鏡技術等界定出來的。因此,不管各種實驗室和影像學診斷技術如何進步,癌症的診斷金指標一定是血液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的診斷標準,現在的精準診斷也是在這一基礎上通過分子基因診斷和其他輔助診斷及數據分析等來完成的。
西醫關於現代癌症的定義,是近一百年的事,但癌症這一大類疾病應該是和人類歷史一樣的漫長,東西方都從不同方面認識到的癌症部份特徵,在西方,西元前四百年左右,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把危險性腫瘤稱為「Karkinoma」,癌症英文Cancer一詞,源於拉丁文cancrum,意指螃蟹,形容癌腫的形態和生長方式如同螃蟹。
而中醫認識腫瘤至少三千年以上:
・殷墟的甲骨文就有“瘤”的記載包括良性腫瘤;
・二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已有筋瘤、腸瘤、昔瘤(指長時間形成的腫瘤)等的描述;
・《周禮•天官》則記載了腫瘤專科醫生,描述周代有“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的治療,這所謂腫瘍,就是指腫瘤這類疾患;
・西漢醫書記有“曲腫”,凸凹起伏如山岩不平者,謂之昌,與“岩”(讀yán)字通用,已經是指惡性腫瘤;及
・到12世紀宋代的《衛濟寶書》第一次使用“癌”字來描述疾病。
中國歷代文獻中記載的在不同組織器官中與癌症有關疾病有石癭(甲狀腺癌)、噎膈(食道癌、胃癌)、乳岩(乳癌)、癥瘕(各種腹腔腫瘤包括良性腫瘤)、肺積(肺癌)、黑疔(黑色素瘤)、翻花瘡(皮膚癌)、繭唇(唇癌)、腸覃(腸癌)、鎖肛痔(直腸癌、肛門癌)、失營和失榮(癌症惡病質)等記錄,中醫的這些病名都是基於病人的臨床表現來命名的,所以,當診斷相應病名的時候,都是晚期癌症了。
顯然,對癌症的認識和診斷,古今中西醫都是從病人的臨床表現開始的。
但現代西醫是辨病治療,從微觀的、分子細胞學的角度精準診斷精準治療。
而現代中醫是辨證治療,從宏觀的,肉眼觀察的角度。
同時必須結合現代西醫的診斷,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不是辨中醫的病,而是辨西醫的病),才能做到中西醫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發揮中西醫所長。
王:大家一定非常關心治療,或者我們以癌症病人旅程作為基礎談一談各方各面?
馮:好的,癌症過去是絕症,現在是可治之病,即便是晚期癌症也可以減緩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帶癌生存,盡量延長壽命,可以把癌症當成是一種慢性病來治療。
當然,談到中醫的治療,避不開西醫的治療,一定要中西醫結合治療,總的來說,配合西醫的治療,中醫可以從三個大的方面著手:
過去十餘年,針對這三大方面,從基礎、轉化到臨床,國內外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有不少科學和臨床證據。我想強調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在癌症的早中晚期都可以,而不是在西醫放棄了抗癌治療或晚期紓緩治療時,才開始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和現代研究,中醫治療癌症,可以發揮養生、保健、治療、康復等多重效果,達到抗癌、改善生活質素和延長壽命等綜合效應。
王:為了更具體的討論中醫治療癌症,或者我們用一種常見的癌症作為例子,就是肝癌。
馮:
2020最新資料看,全世界癌症總死亡率肝癌第3位,而癌症發病率排在第6位,香港肝癌的死亡率也是第3位,發病率是第5位,原發性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癌症,肝葉的肝細胞發生的肝癌稱為「肝細胞癌」佔95%左右。
膽管上皮細胞發生的肝癌稱為「膽管細胞癌」佔5%左右,其他器官的癌症,如由乳癌、腸癌、肺癌等轉移到肝臟的稱為繼發性肝癌。肝癌分為4期,簡單點說1,2期可以說是早期肝癌,3,4期是晚期肝癌。
常說肝病三部曲是指各種肝炎,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再進一步發展為肝癌。
西醫會根據肝癌的分期,分別選擇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標靶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等。在所有癌症的治療裡,肝癌的治療方法是最多的,但治療效果有限,因為它有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理基礎,容易復發。
以上是一般的中藥治療,近十餘年,我們結合肝癌TMN分期,進行中醫辨證論治:
診斷——病證結合:辨西醫的病,辨中醫的證(根據西醫的病(確診肝細胞癌或膽管癌)和TNM分期,辨中醫的證型),辨證要點為濕、水、瘀、毒、風、熱、寒、鬱、虛(氣血陰陽)。
治療——分期論治:對早、中、晚期進行辨證論治,關鍵有是證用是藥,如虛證則固本培元、調和臟腑氣血陰陽,對早、中、晚期,正氣不虛者積極抗癌;晚期則是紓緩症狀為主。辨證的主證型為肝腎脾虛,濕瘀熱毒互結。主方為「三莪六君湯」合「葛根芩連湯」(或「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絞股藍、熟地、枸杞子、石上柏、石見穿等。隨症加減為:
・肝鬱氣滯加四逆散;
・肝經濕熱加郁金、茵陳、龍膽草;
・肝經實熱加夏枯草、梔子、白茅根;
・肝經風邪漢防己、白鮮皮,腎經濕熱加知母、黃柏;及
・肝經水濕血瘀加五苓散重用三、莪、薑黃,去宛陳莝。
有骨轉移則配自創方「二骨六仙湯」。
監察——定期中西醫覆診。
康復——固本培元、調和臟腑氣血陰陽。
復發後的處理——仍然根據中西醫結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分期論治,積極抗癌與紓緩治療相結合。
王:香港是華人社會,絕大部份的癌症病人都非常希望能用中醫來治療或紓緩自己的疾病。但常常聽見的一個難處就是「沒有清晰的科學基礎」。而西方醫學的強項就是「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research)。
請問現在中醫藥有沒有朝「循證醫學的方向」邁進?
馮:非常同意「循證醫學」的重要性,而深入研究是治療疾病(包括癌症)的希望所在。
西醫治療角度:在藥物治療方面,西醫拿出了很好的科學和臨床證據,首先我們簡單談一談在西藥方面藥物治療研究的三個旅程碑:
如果過去說抗腫瘤「扶正祛邪」的治療大法中,西醫擅長「祛邪」,中醫擅長「扶正調理」的話,那麼現在,由於腫瘤免疫治療的出現,無論在哲學理念上還是具體診治上,中西醫都更加可以互相理解和接近。
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中醫藥傳統療法找出更多的科學和臨床證據,對不同腫瘤進行有針對性或精凖性治療。
就讓我們談一談中藥的單方和複方。
目前抗癌中藥單複方,由於物質基礎複雜,機制不明,臨床應用受限。過去很多中藥單複方的研究,集中評介抗腫瘤的細胞毒作用,大多不如現有的西藥細胞毒的抗癌藥,但臨床上的確有很多病例顯示中藥複方治療腫瘤有效,如何在實驗中開發出實驗模型再現臨床大劑量、長期用藥的效果,並讓學術界承認,是抗腫瘤中藥研究中的挑戰之一,特別是評價方法有待創新。
結合多年的臨床和研究經驗,我們提出中醫藥包括民族醫藥在腫瘤領域的研究重點是預防、提高生存品質和治療復發以及治療晚期癌症的藥物和新治療方法的開發,而非在現有細胞毒的藥物裡再增加一個備選的化療藥物。
過去的十餘年中,我們對小核酸、腫瘤微環境、巨噬細胞以及中藥黃連、黃連的複方進行了系統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國際論文,特別在肝癌、胰腺癌、大腸癌和肺癌等方面,展示了黃連及其複方和其他中藥抗腫瘤轉移及其相關的作用機制。
我深深體會到,新的作用靶點、腫瘤幹細胞、炎症和腫瘤微環境應是中醫藥抗腫瘤研究的重點,從病理學的角度來說,沒有「炎症」就沒有疾病,大多數器官疾病的演化基本上是「炎症—纖維化—癌變」這麼一個病理過程,而且炎症一直貫穿其中。近二十多年的抗癌標靶藥物和近十餘年的腫瘤免疫治療,對復發的癌症和晚期癌症病人在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治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大中華區及其他亞洲國家,對晚期癌症病人中醫藥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研究的瓶頸是藥物的穩定性、用藥的劑量、用藥的時間和作用機制等。我的研究團隊通過十餘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效的針對複方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平台,即組學和生物資訊學分析的整合模型,從細胞、動物到人體去鑒定單味中藥和複方中藥的活性物質及其新型治療靶標,並尋到其科學證據和開展臨床試驗以獲取臨床證據。
王:現在越來越多談論中西醫藥結合,可否和我們談一談這個課題?在癌症治療方面,如何能夠做到好的中西醫藥結合?
馮:在亞洲或大中華文化圈我們稱中西醫藥的結合(East-West integration),而歐美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稱各種傳統醫學及補充替代醫學對現代西醫學的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的一種補充替代(complimentary medicine or alternative medicine),無論什麼名稱,都是關於東西方醫學的整合,都是全世界關心的大課題,
國內外都進行了或正在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應用。以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為例,從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到腫瘤免疫治療,由針對癌細胞本身、到腫瘤微環境,再到宿主整體免疫、特異性免疫和精準免疫治療,
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不斷帶來新的啟發,激發新的抗腫瘤藥物研發,但各種腫瘤藥物治療的共同挑戰,仍然是如何處理:
面對這些挑戰,我相信中醫藥的古老智慧和現代創新,可以做出重大貢獻。
王:近年來西醫常說「個人化治療」(personalised medicine),意思就是要精準,例如在治療肺癌方面,不像是數十年前每一個病人都做同一種化療方法來處理,而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處理,例如是林林總總的標靶藥、化療和免疫治療。因為肺癌本來就是很多不同種類的疾病,只不過其共通點是細胞不受控制的分裂。
而中醫有史以來都是側重個人化。
請問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和西醫有什麼異、同呢?
馮:的確,中醫的辨證論治,強調的就是個體化的診斷和治療,而現在熱門話題「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PM)」,亦是一種針對每一個疾病的的具體情況,從診斷、治療一系列的決策、執行等進行的個體化的醫學模式,所以有人說中醫兩千多年前就有了辨證論治這種個體化的診療模式,
但是中醫個體化診療和西醫精準醫學的個體化診療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中醫的個體化是在宏觀模糊的層次上,而西醫的精準的個體化診療是在微觀精準的層次上,會借助分子診斷,配合病患的基因測試、分子分析或是其他細胞分析來選擇適當的最佳標靶療法。中西醫都有自己的個體醫學,但有不同的哲學理念、醫學背景和診療手段,中西醫要在個體化診療上進行溝通,首先,要回答一些有關中醫的重大的科學問題,如經絡的本質是什麽?經絡在個體化治療上有什麼作用?還有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本質是什麽?同一個病可能有不同的證,治療也就不同,而不同的病可能有相同的證,治療可以相同。
王:你提到中醫個體化診療是在「宏觀模糊的層次上」,那有什麼方法可以進一步改善呢?
馮: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重大科學問題之外,我們還必須回答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之間的相關和不同的科學證據和臨床證據,又如抗腫瘤中藥中清熱解毒類中藥、補益類中藥和活血化瘀血類中藥等與西藥藥理分類不同,但它的內涵和科學依據是什麼?
我的研究團隊過去一些年,也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發現三類藥物的作用的系統、作用的靶點和信號通路不同,清熱解毒類中藥主要表現出抗炎的作用,但每個藥物的作用靶點和信號通路也有不同。
其次,結合腫瘤生物學特徵和抗腫瘤藥理的現代研究,許多抗腫瘤中藥的細胞毒作用並不強,但在抗炎、調控腫瘤信號通路,調節腫瘤微環境、抑制腫瘤幹細胞和腫瘤免疫調節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最後,西藥單一化學成分的藥物的局限性屢屢出現,多成分多靶點藥物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法,基於中醫兩千多年的用藥經驗和複方,面對腫瘤藥物治療的挑戰,中藥研究發現很多令人興奮的藥理作用和機制,如中國科學家開發出的砒霜和複方黃黛片治療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獲得巨大成功(1957年,法國和挪威的醫生首次提到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當時患者的生存期不到一周,現今患者的10年生存率約為80-90%),全球的醫生和科學家要緊密合作,多學科攻關,開發出包容中西醫哲學理念和技術優勢的診療策略和具體方案,造福人類。
總的來說,在中藥研究方面,我們必須結合中醫的特點和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更深入、更精凖的研究和應用。
王:近年來在香港越來越多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但規模依然不是很大。請問我們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馮:講到癌症治療方面的中西醫結合,一定要清楚目前的癌症治療,是西醫為主,中醫為輔。中西醫結合治療,互補長短,因為癌症是一類複雜性難治性疾病,中西醫結合研究和治療尤其重要。
如上所說癌症有共性,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癌細胞在原發部位不受控制的生長,並向周圍擴散轉移,但每一種癌症又是不同的,都有其各自的診斷和治療,甚至同一種癌症,如肺癌,都有不同的類型和治療,現在講精準醫學,癌症是最早開始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的疾病。
至於如何能夠做到好的中西醫藥結合?我認為:
普羅大眾,中醫西醫和患者都要熟悉了解中西醫利弊,發揮各自所長是中西醫結合的目的。
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要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辨西醫的病,病診斷清楚之後,西醫的所有治療都是圍繞消除、殺滅或抑制癌細胞為目標,但是西醫的各種治療,諸如手術、化療、放療、激素療法、標靶治療和腫瘤免疫治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產生耐藥性或耐受性,而辨中醫的證,就是要根據西醫癌症診斷和治療的不同,綜合判斷每個患者的整體狀況、不良反應及治療反應等,應用中醫的各種治療手段去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減輕不良反應、提高西醫的治療效果,紓緩患者的各種症狀,還要掌握好中醫治療的切入時機,避免中西藥的拮抗(俗語「相衝」)。
所以,一個好的中醫癌症專家,一定要精通中西醫關於癌症的診斷和治療,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融匯中西,理法方藥一線貫通,掌握時機,熟諳中醫藥兩千年的癌症理論、實踐經驗、現代中西醫癌症的科學和臨床證據,尋求新知和創造新知,才能面對不斷發展的癌症治療的中西醫結合新局面,使癌症由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症、到帶癌生存、到成為慢性病甚至治得好的病等的不斷進步之中,有所貢獻。
癌症是複雜難治性疾病,不要迷信靈丹妙藥,單一治療效果有限,系統綜合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十分重要。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中西醫,相信科學進步;相信生命有奇蹟,但不要盲目樂觀。無論早期癌症還是中晚期癌症,與西醫、中醫、家人和社會各方面等一起積極努力,使癌症向好的方向發展。
王:今日很感激教授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馮:不用客氣。
(於2021年12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