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治療

 

周德裕先生
言語治療師

 

資料整理:穆斐文女士
                 曲廖秀芳女士

 

 David.jpg

 

簡介:

某些癌症病人會因為疾病本身或治療而遇到不同問題,例如發音、語言、吞嚥等困難。在這篇文章中周德裕先生會為我們解釋言語治療師如何在發音、吞嚥和餵食等方面幫助病人,並以不同癌症種類為例作詳細闡述。

第一部份——認識言語治療與癌症服務
第二部份——癌症與言語/吞嚥治療
第三部份——認識吞嚥困難
第四部份——結語

 

第一部份——認識言語治療與癌症服務

言語治療師的角色

言語治療師的服務範疇廣泛,為不同年齡人士提供發音、語言、吞嚥、聲線或其他溝通障礙的評估、診斷及治療。溝通及進食問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影響病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生活,因此言語障礙及吞嚥困難實在不容忽視。

如何尋找言語治療師的協助

  • 住院期:由醫院的主診醫生轉介至駐院言語治療師
  • 公立醫院門診: 經公立醫院醫生轉介,再到就近的公立醫院言語治療部門診預約
  • 非牟利機構
  • 大學:
    • 香港大學 溝通、發展及資訊科學
    • 香港中文大學 耳鼻咽喉 頭頸外科學系 言語治療專科診所
    • 香港理工大學 中文及雙語學系 言語治療所
    •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
  • 長者院舍:各區「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服務提供者、或院舍自聘的言語治療師
  • 私家醫院
  • 私人執業言語治療師

言語治療師之服務範圍

言語治療師為以下問題提供評估和治療:

  • 構音 (咬字發音)
  • 語言 (表達、理解、應用及流暢程度)
  • 聲線
  • 吞嚥及餵食
  • 聽力復康 並按需要運用不同的工具及儀器進行聲線、吞嚥檢測和訓練。

 

第二部份——癌症與言語/吞嚥治療

在眾多癌症當中,頭頸癌(包括咽喉癌、鼻咽癌及口腔癌等)會直接影響說話及吞嚥能力,而其他癌症(如腦癌、肺癌、食道癌等)病人也會因著不同病因和病情,而導致構音、語言表達、聲線和吞嚥能力出現問題。


頭頸癌

治療頭頸癌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手術治療方法可引致口腔、咽喉以及神經線的結構改變,放射治療亦有機會引起口乾、味覺改變、口腔潰瘍等副作用。兩種治療方法都可導致吞嚥困難,令食物或液體掉進氣管引致氣哽(俗稱「落錯格」)。部份副作用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要入院,以靜脈注射或短期鼻胃喉等非口腔的方法補充水份及輸入營養。

另外,頭頸癌放射治療很多時會引起一些長期後遺症,此等病徵或會在完成治療若干年後才漸漸出現,主要和肩頸肌肉硬化及舌頭/咽顎肌肉萎縮有關。

咽喉癌

由於我們的咽喉在發聲、呼吸、吞嚥及保護肺部四方面擔當着重要的角色,喉癌患者在說話及吞嚥方面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早期喉癌患者於接受放射治療後,超過八成以上可以保存聲帶;而較後期患者或放射治療失敗的病人,則需要接受全喉嚨或部份喉嚨切除手術。

手術後,切除部份喉嚨組織的病人,聲線可能出現沙啞的問題,吞嚥機能亦可能受到影響。
而全喉切除病人則需要通過「造口」呼吸,同時由於聲帶被切除的關係,病者亦不能正常發聲。

就上述的情況,言語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狀況,而建議不同的無喉發聲方法,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電動喉頭發聲法(電子咪)
  • 氣動式發聲器 (喇叭仔)
  • 氣管食道活塞瓣發聲法(發聲瓣)
  • 食道發聲法

全喉切除病者由於整個喉部組織已被切除,手術後會有氣管造口於頸部位置代替以口鼻呼吸,理論上氣管與食道已完全分開,不會出現氣哽的情況,惟患者進食時仍須小心保護氣管造口,防止外物(水或食物)意外掉進造口。如進食時發現有滲漏情況(尤其是液體,內置聲瓣患者較常出現),引起氣哽,便應及早通知醫生治理。

此外,喉癌病人自助組織— 香港新聲會定期會開辦復聲研習班,並提供輔導及心理支援服務,協助病者康復。

鼻咽癌

  • 吞嚥困難

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噁心、口乾、味覺改變、口腔潰瘍等副作用,因而引致吞嚥困難及食慾不振。有部份病人需要用非口腔的方法進食,如以鼻胃管輸入營養素,但此等情況一般屬於暫時性。

而電療的後遺症可以包括口水分泌減少,肌肉及牙關硬化等,導致進食及咀嚼困難。部份患者在吞嚥時會容易氣哽或咳嗽、進食後有食物殘留在口腔、食物倒流到鼻腔、氣喘、聲線渾濁不清等現象。

若有此等症狀,應盡快經醫生轉介,約見言語治療師作詳細評估,學習吞嚥技巧及作出餐類改變,並接受相關口肌及吞嚥訓練,以避免因吞嚥困難而引起其他的併發症。

68344000

  • 聽覺問題

中耳積水及聽覺神經受損,會引致聽力受損、耳鳴等問題。患者須接受聽力測驗,聽力學家會評估是否需要佩戴助聽器。

  • 發音及聲線問題

放射治療可引致軟顎、舌頭肌肉萎縮及牙關硬化,引起鼻音過重,咬字不清等問題。部份病人會有聲帶癱瘓,導致聲線問題。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應盡早開始做口腔肌肉及牙關運動以防止問題惡化。

口腔癌

手術及放射治療是口腔癌常見的治療方法。病症對言語及呑嚥能力的影響,視乎手術及附帶放射治療的範圍及程度。假如病人接受了部分或者全舌頭切除手術,或其他負責構音/吞嚥機能組織的切除,則對言語及吞嚥機能影響較大。

此外,聲帶或附近組織及其神經控制也有機會受手術或放射治療影響,引起聲沙甚至失聲等聲線問題。

手術後,言語治療師會因應個別病人的需要而作出適合的治療。在一般情況下,傷口癒合後便可開始言語及吞嚥訓練,包括口腔肌肉運動和咬字發音練習。

 

頭頸癌以外的其他癌症

腦癌

腦癌患者的腦部神經因受到癌症病變、手術或放射治療所影響,言語表達、理解、認知能力和吞嚥能力都可能受損,從而影響日常生活。

肺癌

肺癌病患者因為經常出現呼吸困難而難以提高聲量或連續長時間說話,此外,由於肺部腫瘤有機會擠壓控制聲帶神經,導致單側聲帶癱瘓,進食時 (尤其是飲用液體) 會容易落錯格,亦會出現「漏氣聲」問題。患者如遇到上述情況應盡快通知醫生,按需要檢查聲帶狀況。

食道癌

食道癌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部分或全部食道切除手術,又或需要接受電療。醫生亦可能會在食道放入支架,以確保進食時食道暢通。在接受治療後,因食道的機能受到影響,或會有吞嚥不順、胃液倒流以及出現嗆喉的情況。患者或需進食較流質的食物或在進食後維持坐立姿勢最少半個小時。

其他癌症病患者,也可能因為精神不佳、容易疲倦、昏亂等狀況,從而影響語言表達、理解及進食能力。言語治療師會因應個別病人表徵而作出治療,或指導照顧者作出適當的配合。

shutterstock_1508746010

第三部份——認識吞嚥困難

什麼是吞嚥困難

呑嚥困難是指食物或飲料從口腔進入胃部的過程出現問題。病人在飲食時,因肌肉控制或協調不靈,或手術/放射治療後引致口腔及咽喉結構改變,導致進食出現困難,甚至未能正常地保護氣管,令食物或液體掉進氣管引致氣哽(俗稱「落錯格」)。

若呑嚥困難未能及時和適當的處理,可能會引致營養不良、缺水、吸入性肺炎、食物哽塞咽喉,甚至引致窒息等嚴重情況。此外,由於進餐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社交活動,因此呑嚥困難對病人造成的社交和心理影響也不容忽視。

shutterstock_1626129508

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期間,容易會出現噁心及食欲不振,或因為不同病況而引起吞嚥及進食困難,常見情況如下:

口乾

  • 成因:口腔及面頰手術有機會破壞口水腺,放射治療或部分藥物也有機會影響口水分泌
  • 建議處理方法:進食前後用濕紗布或棉花棒滋潤口腔,或請教醫生使用「人造口水」的可行性,和跟從言語治療師指示進食較易吞嚥食物,或進食時以流質送服。

食慾不振

  • 成因:身體狀況不佳或受藥物影響導致容易疲倦,又或未能保持清醒狀態進食。
  • 建議處理方法:盡量在精神狀態較佳的時候進食,少吃多餐,嘗試不同類型的食物或烹調方法,記錄進食時間和進食量,監察體重趨勢,有需要時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

氣哽 (濁親)

  • 成因:呼吸或咽喉肌肉控制不協調、口肌及咽喉在手術後結構上明顯變化,都有機會令食物及飲品容易流錯入氣管。
  • 建議處理方法:盡量控制進食的速度和每口的份量,留意那一類食物或飲品較容易出現氣哽,如情況出現頻密,應盡快約見醫生,以轉介言語治療師作詳細檢查並安排合適治療。

需要注意的飲食事項

言語治療師會按照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餐類,有需要時或要使用凝固粉為液體增稠,減少食物或飲料掉進氣管的風險。

什麼是凝固粉

凝固粉是一種特製的食用粉劑,我們可以用它來調校飲料或糊狀食物的稠度,減慢食物/液體流動速度,從而減低部分患有呑嚥困難病人進食時的風險。

特性:

  • 毋須煮熱
  • 適用於所有的冷熱飲料和食物
  • 可以將食物或飲料的質狀調校至適合的稠度

傳統上以改性澱粉(玉米)為主,近年亦有以凝膠為配方的凝固粉。以凝膠為主要成份的凝固粉,大都能有效對抗唾液中的酵素酶,因此減低飲用流質時凝固劑變稀的情況,從而減少嗆喉。言語治療師會因應個別病人的病情,處方合適的凝固粉種類和稠度給病人。

澱粉分解酵素

部分病人可能因呑嚥困難,而需要進食糊狀食物。然而,糊狀食物無論口感、賣相或味道都是千篇一律,令不少病人卻步,更會影響食慾及營養吸收。

照顧者可考慮將特定的食物攪糊後,加入澱粉分解酵素並加熱至等定溫度,然後再放進模具等待冷卻,便可令糊狀食物果凍化,大大改善外觀,增加病人食慾。

食材軟化劑

另外,市面亦有一些食材軟化劑,可以將肉類、菜類等食材,在保持食物原本形態之下,透過酵素分解作用,達到軟化食材的效果。對於輕度吞嚥困難的病人,這是一個平衡呑嚥安全和享受食物原味的好方法。

 

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委員會制定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 (IDDSI)

在2013 年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委員會制定了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 IDDSI),使醫護人員、照顧者及吞嚥困難人士理解不同階段標準, 並能透過居家用品或針筒等物品檢測食物質地及稠度,本地言語治療師及食品生產商正逐步採用相關標準,飲品及食物等級類別如下:

飲品:

等級零: 稀薄

等級一: 極微杰,如粥水狀

等級二: 低度杰,如合桃露狀

等級三: 中度杰,如奶昔狀

等級四: 高度杰,如果蓉狀

食物:

等級三: 流質

等級四: 糊狀

等級五: 細碎及濕軟

等級六: 一口及軟質

等級七:容易咀嚼及食物原狀

 

餵食技巧

  • 盡量在病人精神狀況良好的時候餵食
  • 最好可以坐直進食(經言語治療師建議其他合適姿勢進食者除外)
  • 盡量鼓勵病人自行進食,讓病人可以自行控制進食速度和份量
  • 以茶匙份量小口餵食(或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後,按需要使用針筒餵食)
  • 留意喉嚨動作,確保病人已吞下口中食物才餵下一口
  • 觀察病人進食狀況,如出現氣促或氣哽情況應停止餵食,讓病人休息一會,如情況頻密,便應盡快通知醫護人員
  • 進食後坐直20-30分鐘才可躺下休息,以減少食物倒流的情況
  • 進食後徹底清潔口腔,減低細菌積存口腔的風險

假如患者出現嗆咳情況,應鼓勵用力咳嗽,盡量把誤吞氣管的食物或流質咳出。拍打患者背部並不能有效幫助將「吞錯格」的食物或流質咳出,但輕拍背部或許可以為患者帶來安撫的作用。嗆咳期間亦不應喝水,但如果因嗆咳而引致嘔吐,在嘔吐後可因應患者的吞嚥能力飲少量流質,以補充水份及舒緩因嘔吐而引致喉部不適的感覺。

如果嗆咳情況持續,或患者出現氣促、呼吸困難、血氧量明顯下降等症狀,應盡快將患者送院救治。

 

「舒適餵食」方案

對於晚期癌症病患者而言,用口進食可能並不安全。「舒適餵食」的主要目的是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和基本社交生活,讓病人能享受進食的樂趣,及減低使用鼻胃管引起的不適和身體約束。如病人及家屬接受從口腔進食所帶來的風險(包括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缺水、甚至死亡),可以考慮「舒適餵食」方案。病人和家屬可因應自己的病況和意願,積極與醫生及言語治療師商討合適的餵食方案。

shutterstock_1893807286

第四部份——結語

言語治療師的工作圍繞著病人進食和溝通這些重要的身體機能,但過往市民對我們的工作並不是太認識。因此當病人來找我們幫忙的時候,病情往往已較為嚴重,令我們能夠幫助他們的空間受到限制。假如病人能夠盡早求醫,讓言語治療師在患病初期介入,給予適當的治療(例如口腔肌肉訓練、吞嚥功能訓練等),治療的成效可以更為顯著。

隨着醫學進步,現在因癌症治療而出現嚴重後遺症的情況已比十多年前大有改善,我們相信日後情況會更理想。我們希望通過不同渠道提高病人和照顧者對言語/吞嚥治療的認識,在病人未出現相關病徵的時候(又或在病徵出現的初期),能夠讓他們認識問題,及早開展一些練習,正是「打好個底」,固本培元。這樣便能延緩病徵的出現或減低其日後的影響。

 

(於2021年5月定稿)

 

shutterstock_149628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