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期間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主持:王榮珍女士

嘉賓一:楊美雲醫生
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香港防癌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嘉賓二:唐美思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專業應用副教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資料整理:陳瓏醫生
                  陳皓欣醫生
                  胡寶玲女士

 

photo_rebecca yeung.JPG Dr Macy Tong copy.png Janet Wong.jpg

簡介:

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在治療期間會遇到一些問題,一時之間不知可以從那裏找到正確的答案。在這篇訪問中,楊美雲醫生和唐美思醫生和我們一一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到病人和照顧者。

第一部份——於公立醫院治療 vs 於私人界別治療
第二部份——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如何能夠在互聯網上找到有用的資料
第三部份——治療癌症時尋找第二專業意見
第四部份——如何處理癌症病人不肯接受治療的問題
第五部份——癌症治療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
第六部份——癌症病人可否去外國求醫/旅行
第七部份——癌症病人可否考慮輔助治療/另類治療(Complimentary medicine /alternative medicine)

 

王: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常常會遇見一些普遍的問題,例如:

今天我很高興請到兩位腫瘤科專科醫生來和我們討論一下。 Rebecca, Macy,非常感激兩位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訪問。

楊、唐:不用客氣。

shutterstock_157594730

 

第一部分——於公立醫院治療 vs 於私人界別治療

於公立醫院治療癌症的費用

王:癌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病人會擔心治療的費用、治療需要的時間、治療之後對身體的影響等等。

而治療的費用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大家一定明白在公立醫院進行治療是最經濟的選擇,但亦了解到在私家界別(私家醫生和私家醫院)治療有一定的的優勢——例如便利性、可以選擇醫生作「固定」治療(因為在醫管局治療是不能選擇醫生的)、舒適的環境等。

所以很多時病人和照顧者都會考慮應不應該去私家界別進行治療。但是大多數人都不了解整個治療過程會牽涉多少金錢。

所以我們就希望探討一下這個課題。

Rebecca 可不可以首先為我們介紹一下現時在醫管局核下醫院治療癌症所牽涉的費用?

楊:好的。

於公立醫院化療/電療的費用

在香港醫管局為癌症病人提供價錢非常低廉的服務,收費的模式亦是非常簡單,就是「逐次計」。例如是病人看一次醫生便收一次診金($60–$80); 住一天醫院便收一天的住院費用($120);做一次電療就收一次的費用($100);而做一次化療亦同樣是收一次費用($120)。

所以病人需要支付的整體醫療費用,一般就會視乎他要去多少次醫院——如果是一個月一次,那麼便是要交一次費用。如果要拿藥,每一項藥費亦多數是十餘元。

剛才提到做化療和電療,在醫館局做每次是百餘元,就算是做一個周期價錢亦不會太貴。同樣的治療在私家醫院可以牽涉數萬甚至十萬元以上。

當然如果病人用的是「自費藥物」他就需要格外支付有關費用。

於公立醫院用手術治療癌症的費用

王:請問在手術方面收費如何?

楊:病人做手術一般都需要入住醫院,如果住一個星期便是收一個星期的住院收費,以每天$120計算。醫管局是不會另外收手術費的。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病人如有需要住ICU ,每天的住院費用亦和普通病房是一樣的。

於公立醫院接受標靶藥物的費用

王:近年來治療癌症常用標靶藥物,請問這些是免費的還是需要病人自費的?

楊:那就要看病人使用的是那一種藥物。近年來醫管局已把一些成效高和病人需求大的標靶藥物納入免費藥物範圍之內,又或者是病人可以通過關愛基金或撒瑪利亞基金申請資助。但是如果是一些極新的藥物而未被納入這些名冊之內,那麼病人便需要自費了,而且真的可以很貴。

shutterstock_793237669

治療癌症時可否同時使用醫管局服務和私人界別服務

王:如果病人俗稱「有啲錢」但又不能完全負擔在私家醫院治療的費用,他可不可以一部份在公家醫院治療、而另一部份到私家界別尋找服務?

在這課題我想請教一下唐醫生。特別是:

於公立醫院檢測/治療癌症時輪候的時間;

如何「混合」使用公家醫院/私家界別的服務去治療癌症;及

公立醫院病人於私家界別使用癌症檢測服務可有折扣。

不如我們就病人經過不同的階段探討一下。

唐:好的。

shutterstock_1888098109

癌症確診階段

王:首先是癌症確診階段。

病人懷疑自己患上癌症覺得焦慮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公家醫院輪候不同的診斷時間可以很長,請問他可不可以先在私人界別作檢測呢?

唐:在香港九成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是往醫管局核下的醫院尋找治療。

在輪候檢測的階段病人的確可能需要等候一段頗長的時間(例如是半年甚至以上),這視乎病人的徵狀可是明顯或是臨床判斷。

如果病人想盡早做檢測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他可以先到私人界別尋求服務,得到明確的診斷之後(確定是癌症)攜同轉介信去醫管局核下之醫院尋求治療。因為這個時候病人已有明確的診斷,醫管局核下的醫院就會相應排一個較快的期,讓病人接受治療。

就以肺癌為例,因為很多時其他疾病的病徵(好像咳嗽)也可以和肺癌相近。所以如果一個病人因為自己有咳嗽而想接受檢測看看自己是否患上肺癌的話,排醫管局「胸肺科」的期可能相當的長。但是如果他在「私家」做了檢測並確診為肺癌,他就可以直接前往醫管局核下醫院的「腫瘤科」接受治療。

王:又如果病人已在醫管局醫院開始治療,但中途想做一些很新的檢測,例如是基因檢測,他又是否可以再出去私家界別尋找服務?

同時如果病人是醫管局轉介的病人,在私家界別是否能夠得到折扣?

唐:首先答案是可以的。如果病人是有醫管局的轉介信,私家界別中有很多檢測機構都願意提供一個折扣,這當然視乎不同機構自己的政策,病人可以詳細查詢。

癌症治療階段

王:之後就是癌症治療階段。

比如說有一隻標靶藥是極新的藥物,病人需要前往私人界別尋找治療,並且負擔所有有關費用。

如果他已開始了這項治療,但中途卻因為財務狀況惡化而不能再繼續,需要轉回醫管局,用藥物冊cover 的藥物或治療(例如傳統化療),那情況會怎樣呢?

換句話說癌症病人是擔心因為財務理由要停止標靶/免疫治療的後果。

唐:這的確是有些尷尬。

所以我常常告訴病人,治療癌症是一塲頗為長遠的戰爭,病人(和照顧者)適宜從過程開始時已作周詳的財務考慮。

如果如你所說,病人已在私家界別開始接受一項昂貴的治療,但中途卻因財務困難而不能繼續,那麼他回公家醫院仍是可以獲得治療的。

在公家醫院當然沒有他「用開」的這隻昂貴藥物,但醫生會盡力就他當時的病情、曾接受過什麼治療等為他提供最適切的治療。

王:但是停用了這隻「貴藥」,會不會對病人的病情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唐:當然情況並非最理想。不過一般這些極新和昂貴的藥物/治療,都是適用於癌症已經擴散的情況,而治療的目的不是根治而是控制病情和舒緩症狀。病人如果停用了這些藥物,之後具體的結果如何也未必有一定的答案。

所以如果真的在沒有選擇之下需要停藥,病人也不要過度擔心,幾時都是「有灣轉」,病人應該坦誠和醫生討論。

shutterstock_298303490

癌症治療藥物成效是否和價錢直接掛鈎?

王:現在越來越多新的藥物(例如標靶藥物), 但是可以是非常昂貴,動不動幾萬元一個月。

想請問楊醫生是否越新或者是越貴的藥物療效越好?例如是第三線藥物比第二線藥物好?第二線又比第一線好?

楊:其實除了標靶藥物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新的藥物都很昂貴。我們在這裏討論的概念是是否越新/越昂貴的藥物越好。

其實這並不是絕對的。我們要評估一下新的藥物比起標準治療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優勢。

舉例一隻新的藥物通過臨床測試顯示出它能將病人惡化的日期推遲兩至三個月,但是在生存率方面卻沒有優勢。又或者是有一隻新的藥物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兩個星期,但均是「天價」,那病人便需要考慮是否值得。

所以整體來說新的藥物可能有優勢,但亦要醫生和病人共同討論是否適合病人自己的處境。

 

第二部份——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如何能夠在互聯網上找到有用的資料

王:在懷疑患上癌症甚至是確診之後,病人和照顧者很多時都會上互聯網尋找資料。但有時卻是「越找越驚、越找越亂」。楊醫生你有什麼意見給他們?

楊:現在很多病人(或照顧者)來見腫瘤科醫生之前已經上網做過一些資料蒐集,令他們對病人患的疾病有基本了解,這是一件好事。在香港或是以外的地方,都有不少官方或者是慈善組織提供有用和 user friendly 的資料,例如是政府、醫管局、香港防癌會等。涵蓋的範圍包括癌症不同期數的定義、通常使用的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等等。這都讓病人能夠更有效率地和醫生溝通。

王:是否官方或者慈善機構的網站會較為好些?

楊:一般來說是的。有一些網站是由商業機構(例如有藥廠背景者)經營,由於它們有可能傾向推銷自己的產品,病人和照顧者就需要小心些。

shutterstock_95538487

 

第三部份——治療癌症時尋找第二專業意見

王:跟着我想請教的是治療癌症時「尋找第二專業意見」的問題,就是英文所說的 seek second opinion 。

如果一個病人在公家醫院治療,但是他想在有必要時很快見到醫生,又或者是為了安全感,想見一個人他「睇開」的醫生(因為在公家醫院是不能選擇醫生的),那麼他便想在私家界別看另外一個癌症專科醫生。

如果他坦誠告訴你,請問你會不會介意?

楊:其實這是很常見的。

很多癌症病人在公家醫院治療,但是他想在有需要時出去諮詢私家醫生,例如是在確立一個治療方案的時候,又或者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作出重大改變。這個做法令病人可以作出比較。現在癌症治療方法大部份都頗標準(standardised ),所以如果公家醫生和私家醫生提供的意見吻合,會令病人有更大的信心,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癌症實在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不過到了治療後期,可能已用盡了「標準治療」(例如已經用過了第一、二、三線治療),那麼之後的治療選擇便可以非常不同。公家醫生和私家醫生可能持不同意見。這個時候病人和醫生便需要詳細討論和互相了解,作出一個最好的決定。

shutterstock_271845803

 

第四部份——如何處理癌症病人不肯接受治療的問題

王:一個人患了癌症當然應該積極治療,但是也有一些例子是病人諱疾忌醫,明明是有治療方法,他們卻因不同理由不肯去面對,例如是一位女士患有乳癌,但是她非常不能接受切除乳房、又或害怕之後化療帶來的各種痛苦。

如果遇上這樣的情況,請問你會怎樣處理?

唐: 我們偶爾也會遇上這樣的情況。

我會首先盡量去了解病人有這個想法背後的理由,而大部份情況都是「有跡可尋」的。例如是病人曾經有家人患癌症、在治療過程中有非常壞的經驗,令到他很害怕;又或是他「諗埋一邊」,只是集中想著治療帶來的各種副作用和痛苦,而沒有想到治療帶來的好處。

有些病人誤解癌症最多是帶來死亡,所以醫不醫治沒有關係。但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癌症會帶來很多痛苦(或英文所說的suffering),治療是可以幫助到的。最理想當然是能夠根治癌症,但萬一不能根治,紓緩治療也可為病人減卻很多苦痛。這些可能是病人從來沒有想過的。所以醫生就會建議他退一步詳細思考一下。

從我過往的經驗,只要能夠坦誠的、詳細的理解,必能在某程度上找到大家(病人、照顧者、醫生)一些共識的地方( common ground ),而在這共識的基礎上,大家便可建構一個大家都接受的治療方案。

shutterstock_757132627

 

第五部份——癌症治療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

王:如果癌症已經去到很後期,醫生可能會告訴病人在現時已批准的藥物( approved drugs)中,已經沒有一隻能夠幫到他。但了解有一些正在試驗中的藥物,並問病人有沒有興趣嘗試,這就是clinical trial。

常常聽到外國有臨床實驗,在香港的情況怎樣?

癌症治療本地臨床實驗

楊:在香港不同的公家醫院都有參與一些臨床實驗,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藥物將來能夠幫助到癌症病人。這些臨床實驗很多都是國際性的。如果公家醫生知道有這些臨床實驗可能幫助到病人,他會主動向病人提出。

又或者是公家醫院沒有的,但是醫生知悉在兩間大學醫學院有相關的臨床實驗,亦可告知病人讓他考慮是否有興趣參與。

癌症治療海外臨床實驗

王:如果臨床實驗是在海外進行,香港的病人是否可以參與?

唐:這樣較為罕見。

如果病人想去參加海外機構進行的臨床實驗,便需要作非常周詳的考慮。畢竟治療並不只是單單做一個手術,可能是較為長期的。

如果病人想參加海外的臨床實驗,首先要對該實驗各方各面作出詳細了解,特別是需要在動身之前,評估自己是否有合理的機會被納入為該臨床實驗的參加者名單內。由於實驗是在海外進行,香港的醫生便較難作出轉介,病人或其照顧者需要直接和有關機構接洽,雖然香港的醫生會盡量作出配合。

 

第六部份——癌症病人可否去外國求醫/旅行

求醫方面

王:如果病人認為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能夠找到更先進的治療,而經濟上他亦負擔得到,那麼他應不應該去外地治療呢?有什麼需要考慮的因素?

唐:由於病人需要長途跋涉去海外求醫,所以便有較高的風險。

如果病人的身體已經很虛弱,醫生便會有保留。

例如如果病人需要坐十多個小時的飛機,那麼他身體是否可以支撐呢 ?

如果病人身體還可以,而他又真的很想去的話,大家便需要事先做一個很詳細的計劃,或者是應變計劃 (contingency planning) ,例如在過程中遇見不同問題有什麼應對方法;有沒有 Plan B ;需要帶備什麼藥物等。

所以整體來說,都是詳細的風險評估。

癌症病人旅行方面

王:所以並非單是金錢的考慮,實在有很多其他複雜的因素。

如果病人不是去治療,只不過是想去旅行散心,那又可不可以呢?

唐:如果是旅行的話,便要評估病人的狀況,例如他是否適合坐飛機、郵輪等。我們會建議病人盡量使用「陸路」、而且是較近的距離,那麼萬一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很快地回到香港治療。同時除了交通時間不要太長之外,最好在途中容易找到歇息的地方。

shutterstock_521704717

第七部份——癌症病人可否考慮輔助治療/另類治療(Complimentary medicine /alternative medicine)

王:除了中藥治療,很多癌症病人也關心所謂「輔助治療」(英文說的 complimentary medicine)或「另類治療」(英文說的 alternative medicine),其實醫生又會不會反對病人接受這些治療呢?

楊:我相信第一要考慮的就是安全性。

如果在醫學上有一個非常標準的治療,而這個治療是可以治愈病人的(所謂 curative ),但病人為了選擇另類治療而放棄該標準治療,那麼我便覺得有很大問題。

但如果病人是繼續進行該標準治療,但同一時間他想嘗試其他治療,例如是氣功或者針灸,那便無傷大雅。

不過如果病人要在接受一些西醫治療時(例如是化療)同一時間服用其他治療的藥物,那麼我們便有些擔心——因為化療用的是藥;另類治療用的亦可以是藥,那麼便可能有 interaction 了。所以在這段治療期間,我們都建議病人暫時不要服用另類治療的藥物。

唐:如果病人經歷了西醫的標準治療而沒有什麼效用,又或者他覺得西藥已沒有什麼可以幫到他,那麼他想嘗試另類治療我們亦理解。不過我重申安全性是最重要,例如提供治療的人是否有相關的專業資格等。

王:非常多謝兩位今天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多有用的資料,解決了我們很多迷思。非常感激!

楊、唐:不用客氣。

shutterstock_582083683

癌症病人/照顧者尋找輔助/另類治療時需要考慮的一些因素

(一)可會影響主診醫生建議的治療

(二)輔助治療/另類治療本質

(三)得悉治療的渠道

(四)提供治療單位/人士

(五)價錢方面

(六)病人(及照顧者)的態度

shutterstock_174657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