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可否「看西醫又看中醫」?
第二部份——如何尋找一位好的中醫?
第三部份——中西醫藥結合
第四部份——需要留意的地方
問一:病人看西醫已經確診患了癌症,除了接受西醫治療,可不可以同一時間「看西醫又看中醫」?
答一:西醫治療癌症用的方法例如手術、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等能夠快捷和有效的消滅/控制癌症,不過在過程中亦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嘔吐、皮疹、腹瀉、脫髮等,用中藥可以紓緩症狀,同時亦可幫助病人「固本培元」,強健身體去繼續治療。
對於惡性腫瘤,許多臨床試驗已經證明,單一的治療手段不太理想,而綜合的治療模式,比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中醫中藥治療,可以使部份患者感受到更理想的療效疊加效果。
舉個例子,在癌症早期,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然是外科手術;而術後,患者可以選擇中醫藥方法來補氣養血,促進身體復原。
問二:我看中醫,應該告訴我的西醫嗎?他會否不高興?我應該怎樣告訴他最恰當?
答二:惡性腫瘤的治療模式是綜合、多學科和個性化(personalised)的。如果患者有看中醫,我們建議他告訴他的西醫。
目前,中醫中藥在腫瘤治療中的角色已被現代醫學逐漸認可。因此,很多西醫是接受病人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醫生亦會尊重患者的選擇權利。
患者可以將中醫的治療方案告知西醫,讓西醫留意是否有衝突,或者是密切監察情況,例如有需要進行肝腎功能檢測等。又例如患者在接受放、化療的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消化道副作用,可以告訴西醫,打算去睇中醫吃些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中藥,看他可有意見。
問三:我食中藥又食西藥,怎樣防止不會有衝突?是分開不同時間或是怎樣?
答三:如果患者想同時進食中藥和西藥,那麼在醫生開藥之前,需要告知目前已在服用的西藥或中藥,這樣醫生會給服藥醫囑,比如:時間間隔,服用頻次等,以防止中西藥有衝突。
大多數中藥與西藥在服用時間上,應該分隔一段時間。具體安排請諮詢自己的中醫和西醫。
問四:病人應在那個階段尋求中醫的治療?
答四:事實上,癌症的任何階段都可以配合中醫藥治療。
中醫強調「扶正治本」,因此,在許多癌前病變期,進行手術前後,都可以尋求中醫藥治療來改善患者體質。
到了癌症的放、化療階段,中醫藥可以配合、減少不良反應的作用,保證放、化療的順利進行。
在癌症的康復階段,中醫藥治療既可以促進機體的功能恢復,又可以幫助減少轉移復發的機率。
對於一些癌症的晚期患者,可能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也無法進行放、化療,那麼通過應用中醫藥治療,可以達到控制癌症發展,延長生存時間,改善不適症狀的目的。
問五:中醫用望、聞、問、切的方法,但是沒有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方法輔助,可以確實知道病人的身體狀況嗎?
答五:西醫和中醫用的方法各有不同。
「望、聞、問、切」是中醫藉以收集病史、了解病情的方法,統稱「四診」。
望診:觀察患者的精神、形態、面色、五官、皮膚、舌苔和排出物等。
聞診:聽病人說話、咳嗽與呼吸等聲音及嗅病人所發出的口氣、體臭等氣味。
問診:詢問病人的主觀症狀,現患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經過,以及以往所患過的疾病等。
切診:探查脈象及以手觸按病人相關部位等。
中醫師通過四診,可以綜合分析病因及辨證,作出相應的疾病診斷和證候診斷,由此確定治療方案與方法。
西醫通過驗血、影像等方法去檢測/診症,既快捷亦準確。所以如果能夠中西醫結合可為病人帶來更大裨益。
問六:有人說中醫反對病人做「抽針(biopsy)」,因會令癌症細胞「走散」,是真的嗎?
答六:中醫不反對病人做「抽針(biopsy)」,抽針也不會令癌症細胞「走散」。最不具入侵性的檢查是幼針穿刺,針頭非常幼小。較有入侵性的檢查是粗針穿刺,通常都配合自動彈射切片槍以方便操作,需局部麻醉。兩者區別在於粗針穿刺取得的是一片片組織,而幼針穿刺所抽出來的是小量細胞,準確度不及粗針。如果X光造影、超聲波或臨床上找到硬塊,通常選擇粗針穿刺,因它能提供足夠的組織,以分辨癌細胞的種類及其對藥物的反應;若懷疑是水囊等良性情況,則可考慮抽幼針。
但凡事需要權衡利弊,如果檢測方法是絕對需要以確實日後的診治路向,病人就應在詳細諮詢醫生之後決定。
問一:我怎樣去找一位值得信賴的中醫?聽過有些人因為誤信甚麼「神醫」,不但失去大量金錢,更拖延醫治。
答一: 選擇中醫師之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
(1)首先要了解中醫師的治病經驗:看診前不妨上網查詢該醫師的學歷、專業資格、所屬機構(如有)、行醫幾年、擅長治療哪類疾病、以及病人對他的評價等;
(2)看診過程中觀察中醫師:是否認真細心,態度嚴謹,慎防那些誇誇其談,專講特效藥或治癌偏方的人。
一個好的中醫是願意詳細告訴病人他的看法、他打算怎樣治療病人、給他進食的藥是什麼。如果中醫光是說:「你什麼都不用知道,只需要相信我。」;「你看我便足夠了,不需要看其他西醫或是中醫。」「我給你的靈藥是其他人沒有的,雖然很貴,但物有所值。」或作風神秘、不願意詳作解釋,那麼便要小心。
(3)評估吃藥效果:一般服藥2周至1個月,還沒什麼感覺,或絲毫未見改善的,在複診時應與醫師充份溝通,問問是什麼原因,同時分析可是合理;
(4)口碑是良醫最好的招牌。如果是由別人推薦的話,可考慮:
亦可考慮醫管局或大學屬下的中醫服務;及
(5)病人去看中醫時,可和照顧者同行。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同時照顧者亦可以提供客觀的意見。
問二:請問香港政府是如何監管中醫行業,保障市民的利益?我們又如何能找到有關資料呢?
答二:根據《中醫藥條例》,任何人士如欲成為註冊中醫,必須參加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舉辦的執業資格試,取得合格後,才可申請註冊。
申請參加中醫執業資格試的人必須已圓滿地完成中醫組認可的中醫執業訓練本科學位課程,或與該課程相當的課程。
根據《中醫藥條例》,註冊中醫及表列中醫皆可在港執業。
公眾人士可透過以下途徑識別某醫師是否註冊中醫:
問三:如果那個中醫叫我只要相信他,不用看其他西醫(或是中醫),我應該怎麼做?
答三:這是不合理的。中醫和西醫各有優點,應該盡量結合雙方的優點,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
中醫叫病人不要看西醫、或是沒有在足夠理據支持下叫病人不要接受任何手術(或其他西醫)治療,並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
患者應詳細諮詢自己的西醫和中醫,了解自己病情細節/程度及中西醫各自的治療方案和預期結果,進而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千萬不要隨意偏信一方,貽誤病情。
同時可以和家人和朋友商量。
問四:聽聞在一些個案裡,有中醫告訴病人千萬不要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或電療,因為這樣會令病情更難醫治,同時會打垮身體,而較好的治療是完全依靠中醫醫治。這樣的說法有理據嗎?
答四:每位腫瘤患者的情況都不盡相同,的確不是人人都適合做手術、化療或電療。但這需要醫生根據病人具體的體質情況以及腫瘤檢查結果,基於嚴謹綜合評估的結果方可給出專業意見,從而進行理性的評估,最終做一個良好的決定。
盲目抗拒或貿然進行治療,對病情都是不利的。中醫師應當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結合自已的專業判斷,給出專業意見,供病人及其家屬參考並做出決定。
問一:常常聽到中西醫結合,但這是一方面看西醫,另一方面再找一個中醫診治。其實中醫和西醫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溝通。
不知道哪裡有西醫和中醫一起會診?
答一: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模式在中國內地比較普遍,腫瘤患者可以接受中西醫同時會診,中醫中藥治療與西醫化療等手段也可以同時應用。
目前,在香港這個情況較為罕見。香港有極少數的醫師是同時具備中西醫兩邊的執照,他們在處理病人上的確可以用到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不過,現在仍不是主流方法。未來需要的是中西醫兩邊專業醫生更密切的合作。
在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工作的中醫師,以中醫中藥診療病人;與此同時,他們亦與西醫腫瘤科醫生一同會診,讓患者同時得到中西醫的檢查及診斷,以安排最合適的治療。
問二:以上說的是門診,那麼住院服務呢?
答二:醫院管理局現在已開展癌症紓緩治療中西醫協作服務,現時分別在屯門醫院及瑪嘉烈醫院試行。由仁愛堂—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屯門區)及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分別為這兩間醫院的住院癌症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
計劃主要針對紓緩癌症病人出現的失眠、食慾不振、便秘、疼痛、疲倦、氣喘以及淋巴水腫等不適的症狀,嘗試用中醫治療去紓緩或解決。
有以上症狀的住院病人,經過主診醫生評估及排除不穩定的臨床情況後,就可以在住院期間,於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同時,加入中藥以及針灸治療。
(詳情可參考「醫院管理局提供知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章節)
香港正在籌建第一間中醫醫院,由香港浸會大學投得營運權,2025年6月有望開業。屆時可能有機會為腫瘤患者提供真正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
問一:在什麼情況之下,病人是真的不適合手術或其他西醫治療(例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答一: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下,病人可能是不適合接受手術或某種治療,例如:年齡大且體質差、臟器功能衰弱、癌症末期或對化療不敏感的患者。病人應該在諮詢西醫和中醫後作出決定。
問二:見過一些患癌的病人真的只看中醫,不接受西醫建議的治療(例如手術、化療),說怕辛苦,就算是治療效果較佳,但亦情願只看中醫「舒舒服服」。但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舒舒服服」呢?
答二:癌症一旦確診,對患者和家屬都是很大的打擊。如果癌症是早期發現,那麼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建議患者首先接受西醫治療。如果是末期,那麼在符合醫療常規的基礎上,患者和家屬的意願則是比較重要的了。
對於手術、化療等西醫治療,建議患者和家屬需和主診醫生作詳細了解,然後仔細權衡治療的風險和效果,再做決定。
問三:癌症病人在決定跟隨一個中醫持久診治前,是否應「睇」多一至兩個作比較。在西醫來說,尋找第二專業意見(seeking second opinion)是頗普通的。
答三:在決定跟隨一個中醫持久診治前,可適當「睇」多一、兩個作比較。
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很重要,否則治療也很難取得滿意效果,同時在中途如果病人或照顧者對中醫的能力產生疑惑,會非常困擾。
預早通過周詳考慮和比較,可以選擇自己放心、信任的醫師。
問四:請問一般來說,中醫治療癌症,費用是普通人也能負擔的嗎?是不是「越貴越好」?例如要數萬元買一株人參或「天山雪蓮」甚麼的?
答四:相比之下,中醫治療癌症的費用較西醫(私家)便宜一些;如果從長期服藥來計,中醫費用可能會低於西醫費用。
儘管有時治療癌症的中藥方中,需要加入一些人參、靈芝等益氣補身之品,但是昂貴的診金和藥費並不是中醫能夠治療腫瘤的保證。
但是,民間常有「越貴越好」、「特效藥」、「偏方」等觀念,就容易被一些「偽中醫」所利用、矇騙。例如中醫告訴病人:
須知在這些情況之下,患者及家屬應慎防這類的廣告式推銷,權衡花費,把治療腫瘤的每一筆錢都花在值得的地方,避免上當受騙。
問五:病人很多時想知道自己究竟吃的是甚麼中藥,目的是達至甚麼療效,可否詳細問醫師?
答五:當然可以。
腫瘤的治療是個複雜的過程,在治療過程中,中醫師需要向病人提供詳細的處方,列明藥物的組成、分量、服用方法等;病人亦可向中醫師詳細諮詢所服藥物的功效和治療目的、預期效果等問題。對自己疾病治療有充份的知情與認識,在治療過程可以更能夠評估自己的狀況,有利於增強戰勝癌症的能力。
另外,患者亦可積極向醫師反饋服藥後的感覺和變化。醫患雙方在這種信任共建的心理之下,對於療效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問六:香港政府是否規定藥包要註明藥物的種類和份量,讓病人得以知曉?
答六:根據中醫專業守則的規定,中醫師發出的處方須註明的資料包括:
中醫師的姓名、地址、聯絡電話及其簽名;及
同時中醫師發出的診金收據,則需符合中醫同業認為合理的標準。
如果藥方上寫的字體潦草病人不能看得明白,心裏有疑惑,亦可直接向中醫師詢問。因為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一直服用的究竟是什麼藥,及期望達致什麼效果,便不能監察自己的情況,更不會對治療有信心和有踏實的感覺。
(於2021年1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