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阶段

 

第一部份——可否「看西医又看中医」?
第二部份——如何寻找一位好的中医?
第三部份——中西医药结合
第四部份——需要留意的地方

 

第一部份——可否「看西医又看中医」?

问一:病人看西医已经确诊患了癌症,除了接受西医治疗,可不可以同一时间「看西医又看中医」?

答一:西医治疗癌症用的方法例如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能够快捷和有效的消灭/控制癌症,不过在过程中亦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呕吐、皮疹、腹泻、脱髮等,用中药可以纾缓症状,同时亦可帮助病人「固本培元」,强健身体去继续治疗。

对於恶性肿瘤,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證明,单一的治疗手段不太理想,而综合的治疗模式,比如: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可以使部份患者感受到更理想的疗效叠加效果。

举个例子,在癌症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然是外科手术;而术後,患者可以选择中医药方法来补气养血,促进身体复原。

问二:我看中医,应该告诉我的西医吗?他会否不高兴?我应该怎样告诉他最恰当?

答二: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是综合、多学科和个性化(personalised)的。如果患者有看中医,我们建议他告诉他的西医。

目前,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角色已被现代医学逐渐认可。因此,很多西医是接受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医生亦会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利。

患者可以将中医的治疗方案告知西医,让西医留意是否有衝突,或者是密切监察情况,例如有需要进行肝肾功能检测等。又例如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消化道副作用,可以告诉西医,打算去睇中医吃些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中药,看他可有意见。

问三:我食中药又食西药,怎样防止不会有衝突?是分开不同时间或是怎样?

答三:如果患者想同时进食中药和西药,那麽在医生开药之前,需要告知目前已在服用的西药或中药,这样医生会给服药医嘱,比如:时间间隔,服用频次等,以防止中西药有衝突。

大多数中药与西药在服用时间上,应该分隔一段时间。具体安排请谘询自己的中医和西医。

问四:病人应在那个阶段寻求中医的治疗?

答四:事实上,癌症的任何阶段都可以配合中医药治疗。

中医强调「扶正治本」,因此,在许多癌前病变期,进行手术前後,都可以寻求中医药治疗来改善患者体质。

到了癌症的放、化疗阶段,中医药可以配合、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保證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在癌症的康复阶段,中医药治疗既可以促进机体的功能恢复,又可以帮助减少转移复发的机率。

对於一些癌症的晚期患者,可能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也无法进行放、化疗,那麽通过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癌症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改善不适症状的目的。

问五:中医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但是没有电脑扫描、磁力共振等方法辅助,可以确实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吗?

答五:西医和中医用的方法各有不同。

「望、闻、问、切」是中医藉以收集病史、了解病情的方法,统称「四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精神、形态、面色、五官、皮肤、舌苔和排出物等。

闻诊:听病人说话、咳嗽与呼吸等声音及嗅病人所发出的口气、体臭等气味。

问诊:询问病人的主观症状,现患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经过,以及以往所患过的疾病等。

切诊:探查脉象及以手触按病人相关部位等。

中医师通过四诊,可以综合分析病因及辨證,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和證候诊断,由此确定治疗方案与方法。

西医通过验血、影像等方法去检测/诊症,既快捷亦準确。所以如果能够中西医结合可为病人带来更大裨益。

问六:有人说中医反对病人做「抽针(biopsy)」,因会令癌症细胞「走散」,是真的吗?

答六:中医不反对病人做「抽针(biopsy)」,抽针也不会令癌症细胞「走散」。最不具入侵性的检查是幼针穿刺,针头非常幼小。较有入侵性的检查是粗针穿刺,通常都配合自动弹射切片枪以方便操作,需局部麻醉。两者区别在於粗针穿刺取得的是一片片组织,而幼针穿刺所抽出来的是小量细胞,準确度不及粗针。如果X光造影、超声波或临床上找到硬块,通常选择粗针穿刺,因它能提供足够的组织,以分辨癌细胞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反应;若怀疑是水囊等良性情况,则可考虑抽幼针。

但凡事需要权衡利弊,如果检测方法是绝对需要以确实日後的诊治路向,病人就应在详细谘询医生之後决定。

shutterstock_1734124490_0.jpeg

第二部份——如何寻找一位好的中医?

问一:我怎样去找一位值得信赖的中医?听过有些人因为误信甚麽「神医」,不但失去大量金钱,更拖延医治。

答一: 选择中医师之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首先要了解中医师的治病经验:看诊前不妨上网查询该医师的学历、专业资格、所属机构(如有)、行医几年、擅长治疗哪类疾病、以及病人对他的评价等;

(2)看诊过程中观察中医师:是否认真细心,态度严谨,慎防那些誇誇其谈,专讲特效药或治癌偏方的人。

一个好的中医是愿意详细告诉病人他的看法、他打算怎样治疗病人、给他进食的药是什麽。如果中医光是说:「你什麽都不用知道,只需要相信我。」;「你看我便足够了,不需要看其他西医或是中医。」「我给你的灵药是其他人没有的,虽然很贵,但物有所值。」或作风神秘、不愿意详作解释,那麽便要小心。

(3)评估吃药效果:一般服药2周至1个月,还没什麽感觉,或丝毫未见改善的,在複诊时应与医师充份沟通,问问是什麽原因,同时分析可是合理;

(4)口碑是良医最好的招牌。如果是由别人推荐的话,可考虑:

  • 介绍人本身的可信性;
  • 推荐的理据可充足;及
  • 在选择过程中,必定要留意是否具有註册中医师资格,谨防上当受骗。

亦可考虑医管局或大学属下的中医服务;及

(5)病人去看中医时,可和照顾者同行。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同时照顾者亦可以提供客观的意见。

问二:请问香港政府是如何监管中医行业,保障市民的利益?我们又如何能找到有关资料呢?

答二:根据《中医药条例》,任何人士如欲成为註册中医,必须参加由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举办的执业资格试,取得合格後,才可申请註册。

申请参加中医执业资格试的人必须已圆满地完成中医组认可的中医执业训练本科学位课程,或与该课程相当的课程。

根据《中医药条例》,註册中医及表列中医皆可在港执业。

公众人士可透过以下途径识别某医师是否註册中医:

  1. 查看其「执业證明书」:在香港执业的註册中医,须根据「香港註册中医专业守则」的规定,把「执业證明书」张贴於诊所内明显的地方;
  2. 於管委会的网页上查阅:註册中医(包括有限制註册中医)的名单已上载於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网页上(https://www.cmchk.org.hk/),以供查阅;及
  3. 可以致电管委会查询:电话:2121 1888。

问三:如果那个中医叫我只要相信他,不用看其他西医(或是中医),我应该怎麽做?

答三:这是不合理的。中医和西医各有优点,应该尽量结合双方的优点,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

中医叫病人不要看西医、或是没有在足够理据支持下叫病人不要接受任何手术(或其他西医)治疗,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做法。

患者应详细谘询自己的西医和中医,了解自己病情细节/程度及中西医各自的治疗方案和预期结果,进而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千万不要随意偏信一方,贻误病情。

同时可以和家人和朋友商量。

问四:听闻在一些个案里,有中医告诉病人千万不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或电疗,因为这样会令病情更难医治,同时会打垮身体,而较好的治疗是完全依靠中医医治。这样的说法有理据吗?

答四:每位肿瘤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的确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手术、化疗或电疗。但这需要医生根据病人具体的体质情况以及肿瘤检查结果,基於严谨综合评估的结果方可给出专业意见,从而进行理性的评估,最终做一个良好的决定。

盲目抗拒或贸然进行治疗,对病情都是不利的。中医师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已的专业判断,给出专业意见,供病人及其家属参考并做出决定。

shutterstock_1420816409.jpeg

第三部份——中西医药结合

问一:常常听到中西医结合,但这是一方面看西医,另一方面再找一个中医诊治。其实中医和西医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沟通。

不知道哪里有西医和中医一起会诊?

答一: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在中国内地比较普遍,肿瘤患者可以接受中西医同时会诊,中医中药治疗与西医化疗等手段也可以同时应用。

目前,在香港这个情况较为罕见。香港有极少数的医师是同时具备中西医两边的执照,他们在处理病人上的确可以用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不过,现在仍不是主流方法。未来需要的是中西医两边专业医生更密切的合作。

在香港防癌会-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诊所工作的中医师,以中医中药诊疗病人;与此同时,他们亦与西医肿瘤科医生一同会诊,让患者同时得到中西医的检查及诊断,以安排最合适的治疗。

问二:以上说的是门诊,那麽住院服务呢?

答二:医院管理局现在已开展癌症纾缓治疗中西医协作服务,现时分别在屯门医院及玛嘉烈医院试行。由仁爱堂—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屯门区)及仁济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区)分别为这两间医院的住院癌症病人,提供中西医协作治疗。

计划主要针对纾缓癌症病人出现的失眠、食慾不振、便秘、疼痛、疲倦、气喘以及淋巴水肿等不适的症状,尝试用中医治疗去纾缓或解决。

有以上症状的住院病人,经过主诊医生评估及排除不稳定的临床情况後,就可以在住院期间,於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加入中药以及针灸治疗。

(详情可参考「医院管理局提供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章节)

香港正在筹建第一间中医医院,由香港浸会大学投得营运权,2025年6月有望开业。届时可能有机会为肿瘤患者提供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第四部份——需要留意的地方

问一:在什麽情况之下,病人是真的不适合手术或其他西医治疗(例如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答一: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病人可能是不适合接受手术或某种治疗,例如:年龄大且体质差、脏器功能衰弱、癌症末期或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病人应该在谘询西医和中医後作出决定。

问二:见过一些患癌的病人真的只看中医,不接受西医建议的治疗(例如手术、化疗),说怕辛苦,就算是治疗效果较佳,但亦情愿只看中医「舒舒服服」。但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够「舒舒服服」呢?

答二:癌症一旦确诊,对患者和家属都是很大的打击。如果癌症是早期发现,那麽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建议患者首先接受西医治疗。如果是末期,那麽在符合医疗常规的基础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则是比较重要的了。

对於手术、化疗等西医治疗,建议患者和家属需和主诊医生作详细了解,然後仔细权衡治疗的风险和效果,再做决定。

问三:癌症病人在决定跟随一个中医持久诊治前,是否应「睇」多一至两个作比较。在西医来说,寻找第二专业意见(seeking second opinion)是颇普通的。

答三:在决定跟随一个中医持久诊治前,可适当「睇」多一、两个作比较。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很重要,否则治疗也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在中途如果病人或照顾者对中医的能力产生疑惑,会非常困扰。

预早通过周详考虑和比较,可以选择自己放心、信任的医师。

问四:请问一般来说,中医治疗癌症,费用是普通人也能负担的吗?是不是「越贵越好」?例如要数万元买一株人参或「天山雪莲」甚麽的?

答四:相比之下,中医治疗癌症的费用较西医(私家)便宜一些;如果从长期服药来计,中医费用可能会低於西医费用。

儘管有时治疗癌症的中药方中,需要加入一些人参、灵芝等益气补身之品,但是昂贵的诊金和药费并不是中医能够治疗肿瘤的保證。

但是,民间常有「越贵越好」、「特效药」、「偏方」等观念,就容易被一些「伪中医」所利用、矇骗。例如中医告诉病人:

  • 曾有癌症病人的情况虽然已极为严重,甚至比当事人严重多倍,却因为服用这些「特效」药物完全治好;
  • 该等名贵/罕有药物只有他有(因他有特别渠道),其他人都没有;
  • 他的病人中不乏非富则贵,某某富豪亦是他的病人;
  • 该项秘方是那位患癌症病人服用过而得以保存生命等。

须知在这些情况之下,患者及家属应慎防这类的广告式推销,权衡花费,把治疗肿瘤的每一笔钱都花在值得的地方,避免上当受骗。

问五:病人很多时想知道自己究竟吃的是甚麽中药,目的是达至甚麽疗效,可否详细问医师?

答五:当然可以。

肿瘤的治疗是个複杂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需要向病人提供详细的处方,列明药物的组成、分量、服用方法等;病人亦可向中医师详细谘询所服药物的功效和治疗目的、预期效果等问题。对自己疾病治疗有充份的知情与认识,在治疗过程可以更能够评估自己的状况,有利於增强战胜癌症的能力。

另外,患者亦可积极向医师反馈服药後的感觉和变化。医患双方在这种信任共建的心理之下,对於疗效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问六:香港政府是否规定药包要註明药物的种类和份量,让病人得以知晓?

答六:根据中医专业守则的规定,中医师发出的处方须註明的资料包括:

中医师的姓名、地址、联络电话及其签名;及

  • 病人的姓名;
  • 所有中药的名称、份量;
  • 该剂中药材的煎煮及服用方法;
  • 该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 若该处方可重配,必须註明重配的次数;及
  • 处方的签发日期。

同时中医师发出的诊金收据,则需符合中医同业认为合理的标準。

如果药方上写的字体潦草病人不能看得明白,心裏有疑惑,亦可直接向中医师询问。因为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一直服用的究竟是什麽药,及期望达致什麽效果,便不能监察自己的情况,更不会对治疗有信心和有踏实的感觉。

(於2021年11月定稿)

shutterstock_72142181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