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謙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註冊中醫
香港防癌會教育小組委員
資料整理:甘秀雁女士
曲廖秀芳女士
簡介:
在香港多數癌症病人都是以西醫治療為主、再以中醫治療作為輔助。在這篇訪問中蘇子謙醫生(作為一位腫瘤科醫生和一位註冊中醫)為大家講述中醫可以如何配合西醫治療。
第一部份——西醫和中醫如何看癌症成因
第二部份——癌症治療方法:西醫 vs 中醫
第三部份——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可有衝突之處
第四部份——中醫如何配合西醫治療
第五部份——在同時接受西醫和中醫治療時要留意的地方
王:香港是一個華人社會,很多時病人患了癌症,在接受西醫治療之際亦都想看中醫,今天我就請到蘇子謙醫生和我們探討一下中醫可以如何配合西醫治療。
蘇醫生,多謝你接受我訪問。
蘇:不用客氣。
王:或者我們從基礎談起,就是西醫和中醫宏觀上如何看癌症的成因?
蘇:
西醫看癌症主要是從基因角度——就是一個人的細胞本來應該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基因由於先天有缺陷,又或者是後天因為不同因素而受到破壞(例如吸煙、輻射),細胞的結構就會被破壞。如果細胞又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那麼它就會失控地生長,漸漸形成癌症。
中醫的看法和西醫稍有不同。
中醫較為從整體角度看人體。
中醫認為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內積聚一些壞的東西、越積越多、慢慢就會形成癌。那麼這些壞的東西又是什麼?通常說的是「氣滯」、「痰濕」和「熱毒」。
而中醫又認為一個人本應有「正氣」(這有點像西醫所說的免疫能力),能夠保持一個人的健康。但隨著正氣消退,人便變得越來越衰弱、不能壓制壞的東西滋生、或是排走它們, 慢慢地癌就會出現。
所以中醫覺得人大多數是在中、老年後生癌,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正氣越來越弱、壞的東西又越積越多。
王:明白。那麼我們現在談談西醫和中醫治療癌症的不同方法。
首先西醫角度如何?
蘇:當西醫替病人考慮治療癌症的方案,最重要的因素是腫瘤的期數。 若果癌症是在早期並未有擴散,很多時手術都是首選(例如是肺癌、乳癌等),目的是希望能夠根治。
但在一些情況之下,病人可能需要先接受化療去縮細腫瘤,然後才接受手術。這個情況在乳癌中常見。
在直腸癌治療中,在手術前亦可先用電療縮小腫瘤。
不過也有一些早期的癌症並不需要做手術—— 例如鼻咽癌,首選治療是電療;又例如淋巴癌,很多時化療加上電療便已能治愈病人,病人並不需要接受手術。
也有一些病人因為年紀大、身體虛弱,或是有其他的健康問題(例如心臟問題、或曾經中風等),即使患的是早期癌症也不適宜接受手術,因為他未必能夠承受手術帶來的風險(例如麻醉等);又或者是在手術之後亦未必能夠順利康復。在這些情況下,電療是一個好的選擇,例如是早期的肺癌。
不過整體來說,如果癌症是在早期,手術切除依然是主流。
至於擴散了的癌症,大多數會使用藥物治療。
王:那麼從中醫角度來看呢?中醫是沒有手術治療的,那是不是一個遺憾或掣肘?
蘇:從中醫的角度,如果病人能夠用手術去切除腫瘤,也是應該接受手術的。
在這裡容許我講少少歷史:其實中國醫藥發展至宋朝,手術技術是領先全世界的。
就算是到了清朝,中醫依然是有談論外科手術的。有一本全國性教科書名叫 <<醫宗金鑑>>。當時西醫還沒有傳入中國,但書中已有「外科」章節,當中記載用刀去切割一些瘡瘍或是一些表皮的腫瘤,可見即使傳統中醫藥也有手術治療。但以往記載大部份的手術都是撤去皮膚體表肉眼可以看得到的腫瘤。當年沒有顯微鏡、抗生素及手術室的無菌操作,所以併發症一定很多,所以後來便式微了。中醫治療便主要靠內科治療(即是藥物治療),再加以針灸等方法治療疾病。
後來西醫越來越先進,中醫的傳統手術便全部式微了。
王:中醫治療癌症以藥物為主,詳情又怎樣?
蘇:中醫治療癌症主要靠藥物,同時以其他方法輔助,例如利用針灸止嘔、止痛;以氣功和太極去提升氣血;同時亦重視生活調適、食療。
中醫治療癌症的原則是「扶正」和「祛邪」。
現在在香港中醫治療癌症,主要是集中在「扶正」方面,因為絕大部份病人治療癌症都是以西醫為主。
不過在同一時間,很多病人都會去找中醫輔助治療,特別是希望能夠紓緩西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因化療而造成血小板低下(可用中藥提升血氣)、因放療而引致口乾、口腔潰爛(可用中藥清熱解毒)。
而另一方面,中醫亦可利用中藥替病人提升正氣(用西醫的術語來說是提升免疫力),幫助身體對抗癌症。
王:這是「扶正」,那麼「祛邪」方面又如何?
蘇:「祛邪」方面,中藥也有攻邪療法,即是攻擊癌腫瘤本身, 例如是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去瘀等。這些中藥一般藥性較為猛烈。
不過現在病人醫治(或攻擊)癌症,主要依然是靠西醫。除了特殊情況(例如病人年紀很老不能接受西醫治療) 很少病人是單純以中醫治療癌症的。
王:可不可以說中醫主要是「固本培元」,就是強化病人的身體好好地去打這場仗?而用藥物「攻擊癌細胞」這方面是次要的?
蘇: 對的,現在癌症病人看中醫主要都是希望固本培元,去配合西醫的手術治療,又或者是紓緩化療和電療帶來的副作用。
用中醫的術語來說,很多這一類型的病人都有血氣陰陽失調的情況,所以多數用的藥材都是一些補益的中藥,例如補氣、養陰、壯陽、補血等。治療的時候會因應病人身體的獨特情況而調校。
不過話說回來,中醫也有一些相信能夠直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即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抗癌中藥。但無可否認中藥的抗癌作用「針對性」沒有西藥般強,例如西藥的標靶藥物,如果是用在適合的病人身上,很多時效果都是極之顯著。這個就是現今西醫治療的強項,亦即是我們常說的精準治療(precision medicine)。
由於中藥的針對性沒有西藥那麼精準,所以很多時在運用抗癌中藥時,都是同一時間用上好幾種。
總的來說,整體治療才是中醫的強項。
王:西醫治療癌症主要方法有:
- 局部:
- 系統性:
從中醫角度,有沒有類似的概念?
蘇:中醫沒有手術治療,不過中醫也主張如果病人的情況是可以用手術切除腫瘤,這是非常值得做的。
中醫是沒有放射治療這個概念。
中醫治療腫瘤主要是靠藥物,當中的理念和西藥的化學治療和免疫療法有些相似的地方,化療是攻擊癌細胞——「攻邪」;而免疫治療是喚醒免疫系統抗癌——「扶正」。
另一方面,中醫更能夠提供很多很好的輔助性治療:例如是針灸可以用來止痛、止嘔、又或者是紓緩緊張的情緒。另外食療和戒口、氣功或太極、情志和生活調理都對病人有正面影響。
王:從中醫角度,有沒有反對任何西醫治療癌症的方法?例如我曾聽說過有中醫告訴病人,雖然西醫建議病人進行手術切除,但手術切除太霸道不宜進行,而且開了刀便會「破氣」,應該全部用中藥去治療。
又或者告訴病人不要接受化療,因為會「打散個人」?
蘇:從中醫角度是不會反對病人做手術或者接受化療的——除非如以上談到病人已經年紀很老邁或是極度衰弱,根本不能承受到手術的風險。
至於所謂手術切除會「破氣」,意思就是說做手術會對身體構成一定的創傷。但其實外科醫生在做手術之前,必定會先詳細評估病人的體質和手術的複雜程度,才決定應不應該做手術;如果應該,用甚麼方法去做;手術後又如何進行康復治療等。
無可否認,做完手術病人會面對一些問題,例如小便不暢順、個人「冇氣」、痛楚、傷口愈合等問題,但始終是可以解決的。倒不如迅速接受手術,之後調理復原,那就算是先付出一些代價稍後病人也覺得可以「賺回來」。
總而言之,手術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不應該用一句簡簡單單的說話去決定或否定。
更重要的是:本來能夠用手術切除的腫瘤,卻因為延誤而令其失去控制,病情惡化甚至不能逆轉,那怎麼值得呢。
王:那麼手術以外的其他西醫治療方法呢?
蘇: 至於其他治療方法道理也是一樣的——就是西醫在進行這些治療之前,必定會先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況,不會盲目使用,罔顧治療對病人帶來的副作用。其實整個過程就是成本效益和風險評估。
中醫有句說話:「砒霜也可以是補藥,人參也可以是毒藥」,關鍵是醫生有沒有做好適當的評估。我們不能說因為害怕某些治療副作用便不做,需知道很多時「不做治療」的禍害比「治療副作用」可以大很多。
王:現在我們了解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沒有衝突,而且中醫治療更可以配合西醫治療,在輔助方面發揮很大的功用。
那麼我們現在就具體談談中醫如何能夠在不同情況之下配合西醫治療。
蘇:好的。
王:第一就是手術。例如有很多病人在做完手術之後都覺得極度疲倦和「不夠氣」,那麼中醫可以如何幫到手?
蘇:無論是中醫或是西醫,都是非常重視手術後的護理。
中醫可以在術後從以下方向幫助病人:
王:聽過一些中醫說電療會引致「熱毒」,那麼從中藥角度可以如何紓緩?
蘇:中醫的確視電療為一種「熱毒」,例如乳癌病人在電療之後,胸部的皮膚會紅、乾或者脫落;又例如頭頸癌,病人在電療之後口腔可能有「損」(潰爛)的情況。這個時候中醫就會用養陰、清熱的方法去紓緩。
例如在頭頸癌方面,中醫可以給病人服食一些中藥增加口水分泌、減低潰爛和痛楚的程度,同時令吞嚥較為容易。
在肺癌方面,很多時病人在電療之後大約四星期會有肺炎的現象。大部份的病人只會有一些咳嗽而沒有太大問題,但少數病人可能有嚴重的情況——例如是咳得很厲害甚至是有「喘」的現象,並可持續數星期甚至兩個月。其實這並不是真的感染,只不過是一些發炎反應。西醫能夠幫助的只是給病人服食一些藥物(例如激素),這個時候便可以加以中醫輔助治療。
從中醫角度這是「火熱傷肺」,可用藥物清熱化痰、紓緩症狀、減低發炎反應。
整體來說,視乎癌症病人接受化療的位置和症狀,中醫可以用不同方法去紓緩。
王:化學治療是大家很害怕的,因為它會帶來一系列令人很辛苦的副作用。請問有什麼副作用是中醫可以紓緩得到的?
蘇:其實「化療」是包括很多不同的藥物,而不同藥物亦有不同的副作用。
不過有一些常見的副作用是可以用中藥去紓緩:
・嘔吐——現在西藥在止嘔方面已做得相當不錯,大部份病人不會真的嘔吐,只是有「頂住」的情況、又或是胃口差、吃不下。這些症狀在西醫方面是沒有什麼方法紓緩的。從中醫角度,可以用針刺足三里、三陰交和其他和腸胃有關的穴道,改善病人的情況。同時中醫師亦可給病人吃一些中藥(例如是神曲、雞內金等),令病人有更好的胃口;
・手腳麻痹——很多病人在化療之後都會有手腳麻痹的情況——例如是乳癌病人和腸癌病人,很多時去到治療後期都有這種情況出現。嚴重的可以是病人只是把腳「踩落地」都覺得痛楚,而西醫在這方面是沒有甚麼辦法的。從中醫角度來看,如果病人有這種現象出現,可以用針灸去紓緩症狀,特別是如果在症狀一出現時便開始針灸,效果可以更好;及
・和骨髓抑制有關的副作用,例如是白血球、血小板低落、貧血、容易感染等——有些病人會用花生衣、紅棗和烏雞煲湯,這都有一些功用。
整體來說,如果能夠用中醫紓緩到某些症狀,令西醫不用迫不得已地減低病人化療的劑量/甚至是延期/停止療程,將會對病人整體治療帶來很大裨益。
王:標靶治療是較新的治療方法。有些病人都不太明白它的機理,可否為我們解釋一下?同時中藥可否紓緩其副作用?
蘇:其實標靶治療是包括很多不同的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只是一個統稱。
標靶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口服和注射。
原理就是在一些癌症,科學家研究到在細胞內有一些基因驅使癌細胞分裂得很快(driver mutation),因而導致癌症。而標靶藥物則能把這些促使癌細胞分裂的訊號「熄掉」(switched off),從而控制癌症。
由於這些藥物只是針對特定的基因突變,所以副作用也較少。
王:既然標靶治療是這樣好,為什麼不用它來做一線治療,而往往要等到癌細胞擴散才用?
蘇:其實現在已有些情況將標靶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
舉一個例,有一種肺癌是由一隻名叫 EGFR 的基因突變引起的,現在已經是用標靶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因為和化學治療比較,它在延長病人壽命方面的有效性更高,而且因是口服,對病人來說非常方便,令病人的生活質素更好。
不過並不是所有肺癌病人都可以使用標靶治療的,因為一定要在檢測之中確認有基因 「配對」(match)得到 。如果在檢測中所有標靶藥都配對不到,那麼就沒有辦法。我們用俗語向病人解釋——就是「捉不到它的痛腳」,唯有使用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
王:以上說的是「口服」標靶治療,那麼「打針」標靶治療又是什麼?
蘇:打針的標靶治療多數是一些類似免疫球蛋白(anti-body),例如在治療 HER二型時,很多時都是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一齊使用,目的是阻截訊號或訊號受體,令到癌細胞沒有那樣活躍,甚至凋亡。
王:那麼副作用方面又如何?
蘇: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較化療輕得多,但依然是有的。
再以EGFR 為例,標靶治療有以下副作用:
西醫會叫病人搽防曬來阻擋紫外光、減少影響面部的小瘡。如果情況是嚴重的話,醫生或會叫病人服食一些激素,除此之外亦沒有什麼辦法。
從中醫角度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紓緩病人的症狀的: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得到在某方面中藥的確能夠紓緩標靶治療帶來的副作用,這就可以令病人不用減藥/停藥而影響整個療程。
王:那麼荷爾蒙治療呢?
蘇:荷爾蒙治療主要是醫治兩種癌症——女性的乳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在乳癌治療方面是壓抑女性的雌激素;而在前列腺癌治療方面則是壓抑男性的荷爾蒙。
乳癌和前列腺癌的副作用頗為相似:潮熱、盜汗、病人覺得全身骨痛(特別是在乳癌病人方面常見)。
在痛楚方面,有很多研究(包括在美國進行的研究)均已證實針灸是可以幫助紓緩的。
針灸在某程度亦可以幫助紓緩潮熱的現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的產生是因為「陰虛」,所以治療方向就從「養陰」出發。
同時荷爾蒙治療一個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骨質疏鬆,所以中藥就從補腎、補骨方面出發。常用的中藥包括補骨芝、骨髓寶、六味地黃丸等。
王:那麼免疫治療呢?
蘇: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為輕微。
不過在治療後的頭幾天,病人會感覺到非常非常的疲倦、就像是患了極重的感冒一樣。從中醫角度來看,就像是病人耗盡了自己的「氣」,所以治療方向以「補氣」為主。
同時免疫治療亦會引致一些皮膚狀況——一些從沒有患過濕疹、牛皮癬和風疹的病人,在免疫治療期間都會有這些問題。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是「風熱」,所以需要「驅風」,常用的中藥包括經介、防風等,都是一些清熱、止癢的藥物。
王:西醫和中醫治療可有任何衝突之處,例如是藥物上的衝突(drug conflict)?
蘇: 所謂「衝突」就是假如西藥、中藥一齊使用會為病人帶來負面影響。
很多癌症病人都有以下經歷——就是主診西醫告訴病人不要在治療期間亂服中藥,主要理由是擔心中藥中有不知名的藥性(例如肝毒性),另外還可能擔心中藥和西藥有一些不知的藥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影響到藥物吸收等,亦即是我們常說的中西藥「會撞」。
事實上有些中藥的確是有肝毒性的,例如補骨芝、何首烏、黃藥子等。所以病人不可以長期服用,只能短期服用,兼且在服用期間需要定時進行肝功能檢測,確保沒有問題。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只要能夠適當使用/調校便沒有問題。
王:其實是不是西藥也有毒性?
是的,西藥本身也有毒性。
所以如果病人需要接受西醫治療——例如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那麼在治療開始時的頭兩、三個星期,我建議病人不要同時服食中藥。最好是等過了這一段日子,病人的狀況已經穩定,才逐漸引入中藥,兼且在開始的時候份量不要太高,寧可慢慢增加。
因為如果一開始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之際,又服食中藥(其中更可能涉及十多種藥材),再加上吃一些補品,那麼當檢驗到肝有問題的時候,醫生便不知道究竟是由什麼引起。在這種情況之下,通常的處理方法就是停止主要的那隻西藥治療,但情況實在是非常不理想。
王:請問現在我們是否能找到有關西藥和中藥互相干擾的資料?
蘇:雖然現在是有一些,但是從循証科學的角度來看水平並不是太高,通常都只不過是在臨床時觀察到一些現象、記錄下來而已。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資料。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正如我剛才說過,只要進行適當監察,同時接受中醫和西醫治療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大家記得要諮詢自己主診的西醫和中醫。
王:今天非常感激你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蘇:不用客氣。
(於2021年12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