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吞嚥功能

 

鄺伊蘭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智齡研究院副院長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
言語治療師

 

訪問:張展興先生
           社聯共創—點子匯經理

 

123 Jim-Cheung.JPG

 

 

簡介:

有些朋友問長者的吞嚥能力是否一定會隨年齡退化,所以到了某個年紀便應該為他們提供照護食。其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需要適當的評估。在這篇訪問鄺伊蘭博士和我們詳細解釋。

第一部份——評估的重要性
第二部份——家人從小心觀察開始
第三部份——尋找專業評估
第四部份——在香港如何尋找專業評估服務
第五部份——專業評估的過程
第六部份——評估後的跟進

 

第一部份——評估的重要性

張:有些朋友會問,長者的吞嚥能力是否一定會隨着年齡退化,所以到了某個年紀便需要為他們提供照護食。

其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需要作適當的評估。今天我就邀請到鄺伊蘭博士和我們詳細解釋。

Elaine 多謝你接受我訪問。

鄺:不要客氣。

張:其實年齡是不是一個頗為絕對的因素?

鄺:一般來說人的確會隨着年齡、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而使吞嚥能力減弱,但是每個人的速度可以很不同。

同時能力減弱不等同障礙,有些老友記只要「食得慢啲、小心啲」,就算80、90歲依然可以進食普通食品。

除此之外,其他因素亦可影響吞嚥能力,例如病人有牙患不去醫治;又例如家人一早便給長者全部吃軟的食物(其實是沒有需要的),他慢慢便會失去咀嚼的能力。

有些朋友就算是較為年青,亦可因為某些疾病,引致有吞嚥困難。例如頭頸部癌症、中風等。

故此評估是最重要的。

 shutterstock_2093809375.jpg

 

第二部份——家人從小心觀察開始

張:一個人如果因為有某些疾病(例如中風、癌症)而引致吞嚥困難,當然在醫院的時候已有言語治療師評估並開始處理。但如果是一般老人家,照顧者又怎麼知道他可有吞嚥困難呢?

鄺:這就需要小心觀察,如果發現老人家有以下情況他便可能有吞嚥困難:

  • 進食速度越來越慢;過程越來越困難;
  • 時不時有「濁親」的現象,並越來越頻繁;
  • 口腔和牙齒有食物殘餘的情況;及
  • 進食時有氣促的現象等。

在這些情況下,照顧者便需要尋找言語治療師作評估。

張:為什麼是找「言語」治療師呢?

鄺:因為無論是進食或是說話都需要用到口腔及喉嚨的肌肉,這些都是在言語治療師處理的範圍內。

 

個人評估工具

張:為患者評估的時候可有什麼資料有幫助?

鄺:專業評估的結果當然是最值得信賴的。

不過為了讓照顧者更清晰了解病人或長者的吞嚥能力,近年來發展了一些照顧者可以使用的初步飲食評估工具。

一個例子就是  Eating Assessment Tool (EAT - 10 )——--透過十項問題,評估個人的吞嚥能力。

不過當中內容只屬初步評估的建議,僅供參考。如果情況嚴重,例如患者遇上嗆咳、肺炎等問題,那就一定要諮詢專業人士了。

張:在我們社聯出版的「照護食—標準指引」也有詳細解釋。

 newch1-4-p1.jpg

 

第三部份——尋找專業評估

張:可不可以詳細解釋一下專業評估?

鄺:專業評估希望達到以下目的:

一、了解當事人是否真的有吞嚥困難問題;

二、如果是有情況的嚴重程度;

三、導致吞嚥困難的生理或結構因素;及

四、在了解問題之後為患者和照顧者提供適當建議。

 shutterstock_2284816179.jpg

 

第四部份——在香港如何尋找專業評估服務

張:在香港我們可以如何尋找到吞嚥困難的評估服務?包括在公營和私營界別?

鄺:

公營

在公立醫院內當然有專業的言語治療評估服務。

非政府組織

一些由非政府組織經營的院舍也有服務。

私營

除了私家醫院和私家言語治療師診所,亦有一些自由身的言語治療師可以提供服務。

當然一般來說醫院內的設備最為完善。

 shutterstock_2465519313.jpg

 

第五部份——專業評估的過程

張:評估過程如何?

鄺:整個評估過程有不同階段:

一、病歷的了解

二、臨床檢查

三、儀器檢查

張:我們逐一談談。

 

一、病歷的了解

張:首先是病歷的了解。

鄺:這包括了解患者過往及現在可有任何疾病 (例如中風)或是接受過會影響吞嚥能力的治療(例如電療)。同時了解患者進食的情況——-進食的速度、食物種類及份量、可有氣哽(俗語「濁親」)等。

 

二、臨床檢查

張:跟着是臨床檢查。

鄺:這包括不同方面:

(A)一般生理指數及口咽部可有結構異常———-例如舌頭、嘴唇、面頰、肌肉的控制情況,因為這些部份的異常會影響到吞嚥功能;

(B)吞嚥測試———言語治療師用手和觀察力已經可以做到一個初步評估,例如用手指試探舌頭、其他口腔各部位的力度及協調能力。

 

三、儀器檢查

張:更準確當然是儀器檢查,可否談一下?

鄺:測試的方法視乎病人的需要,不同場合亦有不同可供使用的儀器。

詳細情況大家可以看一看以下列表。

檢查方法  檢查形式  檢查目的

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

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患者進食不同濃稠度的鋇劑,在過程中用X光儀器記錄鋇劑從口腔輸送到食道的吞嚥過程。

觀察完整的吞嚥過程,包括咽喉收縮程度、呼吸道閉合程度等。

吞嚥內視鏡檢查

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由患者鼻腔置入內視鏡到咽部,再用有染劑的食物進行吞嚥測試。

觀察咽部的解剖結構,從螢光透視攝影看到可有食物殘餘及其位置。

壓力檢查

Manometey

將有壓力感測器的管子由患者鼻腔置入咽部或食道,記錄吞嚥過程。

可了解舌根、咽部、食道的收縮能力和協調性。

超音波檢查

Ultrasonography

以超聲波檢查。

觀察舌頭及口腔底部肌肉收縮情況、評估咽部舌骨及喉部上抬程度。

肌電圖檢查

Electromyography

觀察肌肉收縮的電訊號。

檢測口咽肌肉在吞嚥過程中收縮的情況。

  

張:看到這些檢測有不同程度的侵略性,請問有沒有那些方法是最好的?

鄺:其實不同的方法都有其價值,所以很難說那一種是最好的。最重要是適合患者當時的需要。例如內窺鏡雖然不舒服,但是它在尋找食物的殘渣的時候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超聲波最沒有侵略性,但是看不到某些結構。

 shutterstock_2417232731.jpg

 

第六部份——評估後的跟進

張:在評估之後將會作出什麼跟進?

鄺: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是如何恢復病人的吞嚥能力,例如是教患者做適當運動。

第二是補償性的,就是如果不能夠改善到情況,就建議照顧者可以如何為患者準備適當的膳食,令後者可安全進食兼且盡量享受進食的樂趣。同時使用適當的產品,例如凝固粉等。

換句說話就是用食物或是其他方法(例如進食的姿勢)去「就」(適應)病人的能力。

張:今天非常感激你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鄺:不用客氣。

(於2024年9月定稿)

 shutterstock_2172046741.jpg